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瑛 《教书育人》2003,(2):47-48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交流中发展的,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这样.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的传入,无论对我国古代的统治思想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直接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别影响了书院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当一种文化移植到其他国家时,必然会和本土文化产生冲突。所以它必须改变自己的教父以适应新的环境。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佛、道、儒之间冲突不断,日渐调和,从而使禅宗从原有的厌世苦行的佛教转变为中国化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3.
佛教入华传播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为主,儒、释、道三家既冲突又互相融合格局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恒河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巨大差异,佛教在入华传播之初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佛教传播者明智地将佛教教义与中华大地上盛行的神学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佛教在中国立足的问题,为其后的佛教中国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近两千年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中的佛教早期是指魏晋南北朝佛教大规模入华以前。  相似文献   

4.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三皈五戒的来源与教育启发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输入。一次是古代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次是后来的西学东渐。儒、释、道诸家的多元融合使各家思想向多向演化,形成了中国数  相似文献   

6.
羲黄文化史话之十二儒、道、释的矛盾与统一●李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又一个文化新高潮,呈现出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儒、道、释的矛盾与统一。随着佛教进入中土,道教的勃然兴起。对儒家必然产生影响。在若干年中三教(教化也)一直处于激烈的...  相似文献   

7.
儒、释(佛)、道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依据。书法史上的每一次沿革,都没有背弃历史的传统,而是在新的文化条件下转化传统而作出的调整、开拓、创新。林散之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曾被评为中国千年十大杰出书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诗、书、画堪称“三绝”,我认为,林散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信佛有很大关系。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佛教对林散之一生思想的影响,来论林散之诗、书、画的艺术性,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绩与佛教     
无论是从史料爬梳得出的史实,还是王绩作品中对其思想的精彩表述,抑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佛教词语,都可以充分说明,王绩不只受儒、道思想影响,还深深濡染于佛教。王绩已把三教思想圆融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甚至还超越了儒、道、释思想束缚与羁绊,而实现精神上的真正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9.
儒学、佛教、道教发展到北宋,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道教也积极向儒学靠拢,由此形成"以儒学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的文化特征。历经发展的儒、释、道三种文化呈现出新的面貌,糅合并倾向于世俗化,对北宋社会民俗风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鲁迅建构个性文化启蒙大厦时具有复杂的传统文化意识。一方面,鲁迅坚守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儒、道文化思想体系的内核进行了激烈批评;另一方面,鲁迅从建构个性文化这一崭新的文化类型出发,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批评性审视中,又自然含有一种创造性的借鉴与保留。并且指出,在儒、道、释这三大传统主流文化中,鲁迅对于佛教情有独钟,主要是受到近代佛学复兴思潮的影响所致,与他早期思想中的个性主义、精神至上观念也是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吸收佛学精义以改造儒学,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如此,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还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程朱熹正是借鉴了这一思想,以"援佛入儒"的方式对儒学进行改造,建构了新儒学———程朱理学这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佛教产生于印度的恒河盆地,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起源最早,典籍最为浩瀚。在它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外文化的渗透、交融,佛教实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儒、道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虽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但也不能  相似文献   

13.
张菊霞 《成才之路》2012,(25):35-35
贾宝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儿,在他身上,可以找到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印记。他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是一个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亦儒亦道,非儒非道,有欲无为,欲动未动的思想矛盾者。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对清初武夷山脱颖而出的诗僧内外兼擅、诗禅并茂的探讨,加深对武夷山佛教了解的同时,增进对武夷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和谐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的根本分际徐文明儒、释、道三家并称三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虽然佛教是外来的,两汉之际始传中土,但经过长期的融合与消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三教并立不仅是汉魏以来的历代国策,也是一种实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自幼好佛,有其家庭的影响,更与当时社会崇尚佛教以及唐王朝采取的儒、道、释三教调和的统治政策有关.他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并被贬往永州,对佛教禅学崇奉益笃.他既受“统合儒释”思想的支配,也更需要利用佛教禅宗的“心静土静”来排遣身心的苦痛.他的佛教禅学思想对其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在大量的释教碑铭文中直接宣扬佛旨,或以儒释思想相同之处来阐释“统合儒释”的思想;二是在大量“序”“记”类文章中,或“就佛言佛,不入佛语”,或以写景、状物、记事为佐表述禅意,或于辟佛的论辩中论述禅法;三是在一些山水游记和诗作中,显露出禅意.禅宗的“静心”宗旨和空泠静寂、闲淡自然的禅机与禅趣形成了他“旷如”“奥如”、清新峭厉的文风和峻峭幽厉、澹泊古雅、清劲纡徐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影响”来审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阐述了历史各时代的文化背景 ;儒、道的“和”之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至深。阐述了我国古代“和”是一音乐的最高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信仰历史悠久,以秦汉为界,传统信仰的发展历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秦时代是早期中国神仙信仰的启蒙和定型时期,以商周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活动为代表,至春秋战国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神仙信仰体系。秦汉之后,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信仰迎来了新时期。儒、道、释成为之后两千余年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信仰。道、释两教的发展虽历经跌宕起伏,最终都达到了弘扬教义,广为传播的目的,并对中华的民俗民风、社会文化、宗教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信仰中形成的供文化是人们在祈求神鬼保佑的同时,以献供品的方式表达对神鬼的一种回报和答谢。本意是向神的敬奉,是礼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从其早期传入起,就遭受到了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批判、抵制甚至打击。文中主要论述了儒、道思想及统治阶级等对佛教文化的抵抗,以及这种抵抗对佛经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魏太武帝灭佛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是中国古代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一次。此次法难主要是由于佛教与儒、道二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佛教自身的腐化堕落以及佛教与主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