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同省报一位记者采写的消息《关中田间出现“集团军”》一稿,获得了1992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但要有学习名家的虚心态度,而且更要有敢与名家争高下的气魄。这样,才能写好稿,出精品。 1992年5月7日,我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女“麦客王”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消息。报道了我县女“麦客王”何俊英带领4位亲友筹资16万元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情况,喊出了农机干部和农民的心声:“农业机械化要走农业机械集团化”。稿件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省农机局领导说:人家一个农家妇女都敢创办收割联合体,咱农机局为啥不能搞机收大会战?事后,省农机局领导总结几年来小麦机收经验,拍板定案:在夏收期间组织千台收割机开展规模机收大会战,探索机械化集团作业的方法和小麦机收配套服务问题。5月25日,我又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的消息,向全省人民报告我省农业机械化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稿件发表后,我激动不已。一则新闻报道,引出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我暗下决心,追踪报  相似文献   

2.
一位好编辑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一稿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事们纷纷向我祝贺,我告诉大家一个实情:获奖证里有方维学老师的一半。1991年6月初,我将采写何俊英带领联合收割机去陕甘宁割麦的消息稿送到省城一家新闻单位,被一位编辑老师“枪毙”了。我不死心,赶到西安晚报碰运气。恰巧碰到方维学老师,方老师看了稿子喜形于色:“好东西,这样的好稿有啥说的!”他放下他自己正写的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他提出“麦客王”前面应加上“女”字,使标题更加新颖吸引人。他反复推敲,收割机的颜色是“桔红色”还是“桔黄色”,他同我商量,删掉了原稿百十个字的“多余话”,使稿件短小精悍。方老师  相似文献   

3.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5.
笔者去年6月初发表在《西安晚报》的消息《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见报稿附后)一稿,在获得全国晚报红塔杯短新闻竞赛二等奖、陕西省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总结这篇稿件的采写经验,我以为关键是真情做笔写心声、即怀着真挚的情感,写出群众的心声。去年5月下旬,我在县农机公司采访,得知申店乡何家营村妇女何俊英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出省割麦。职业的敏感使我断定这是条好新闻。我顾不得吃午饭,匆匆骑车赶到何家营采访。恰逢何俊英正在家中整修机子准备出征。她快言快语,讲述了她婆家和娘家劳力少,三夏大忙时节往往几昼夜不能合眼,累得她生病打  相似文献   

6.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9.
刘正权 《军事记者》2005,(11):34-34
刊于《人民军队》报的通讯《新川和他的妈妈们》,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应《军事记》编辑之约,我在这里谈谈这篇稿件“出笼”的经过和一些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专门加了一个“附件”,是我和刘健采写的稿件《河南一些乡镇企业负担加重》.这篇稿件原来刊登在新华社两个内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1.
离我与高戬采写《今晨“苏州龙”遨游太空》这篇稿件的那个难忘日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今天来回眸采写的过程,所有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评选中,山东《烟台日报》刊登我采写的《逃离“采石场”》通讯喜获通讯类一等奖。这篇通讯缘何能够博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我的体会是这篇报道是舆论监督稿件中曝光事件、关注问题解决较为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4.
我酷爱新闻事业,在省市县新闻单位领导和编辑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我采写新闻的能力明显提高,5年获得全国、全省好新闻奖16个(其中,《女麦客王转战陕甘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二等奖),4年获得了5个全省好新闻一等奖。最近,我回顾了自己10年新闻生涯,请教了一些老师,觉得我连年获奖可能与“五个一点”有很大关系。“五个一点”是:多向思维有一点,哲学思想学一点,求实精神强一点,创新意识多一点,无冕王气少一点。 多向思维有一点 多年来采写新闻的实践使我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新闻是历史的记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从农民通讯员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由不会写稿到获得中国新闻奖。这就是张宝贵走过的辛勤笔耕风雨路。 今年43岁的张宝贵,扛过枪、种过地,干过副业工。1985年,他受聘镐京乡政府当通讯报道员。1988年,他受聘《长安报》当记者。10多年来,张宝贵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论文1500多篇,30多篇稿件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其中《“女麦客王”出征陕某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获得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1992年11月,长安县委破格提拔张宝贵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93年6月,西安市人事局破格录用张宝贵为国家干部。  相似文献   

16.
6月11日,新华日报A2版刊登了我采写的《油菜籽丰收、农民惜售引出的思考——该怎样判断市场行情》一稿。在这篇稿件后面,还有一个“三改主题”的故事——采写这篇稿件时,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其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只有在不断的深入采访中,才能不断地升华。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当我收到了今年第7期《新闻通讯》,翻开一看,就被那“汗水和智慧的结晶”——《通讯员采写经验点滴》的醒目字样吸引住了。4篇短文,写得各具特色,读后颇受启发。《通讯员采写经验点滴》主要特点是:内容具体实在,文字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帮助通讯员如何采写好新闻稿件,很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我们打心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共采写稿件95篇,被采用81篇。其中省市级采用33篇,中央级3篇同行们说我很幸运。其实,我搞报道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开始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稿件写好后,匆匆投寄,不注意发稿对象,结果绝大多数如石沉人海。后来,我除平时加强新闻基础知识学习和勤奋采写外,注意瞅准发稿对象,力争给稿件找个最合适的“婆家”。去年5月,我和一位中学教师相遇,问他这几天啥忙? “学校成立了护校队,把我也编进去了。”我又问为啥要成立这个组织,这位老师就详细给介绍了情况。我认为这是条有价值的新闻。就连夜采写了《成立护校队,保障学校安全》的稿件,寄给《宝鸡教育》报。既表扬了这个学校的作法,也给教育系统提供一了条治安信息。稿子很快在该报一  相似文献   

19.
《塔河绿色走廊生机重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绿原报社2003年开展“新闻攻关”活动推出的“精品工程”中的一篇。这篇反映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成就方面的稿件,在竞争激烈的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通讯类三等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0多家地、师(市)级报纸中,我是惟一的获奖者,深感荣幸。结合采写这篇稿件的经历,我谈两点粗浅的体会。锲而不舍,失败后用心经营精品有一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俗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此句话的内涵让我感受颇深。一个记者要采写大量的新闻作品,但真正的精品佳作却并不见得很多,…  相似文献   

20.
翻看厚厚的稿件剪贴本,刊发在2002年1月31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的《不考了≠不训了合格了≠不练了》分外显眼,那可是我第一次挑“刺”挑出来的新闻。这篇稿件的采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多动脑筋会挑“刺”,就能写出好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