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误区一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只有脂类和蛋白质通过研究分析 ,现在已经知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 ,但如果表述成只有这两种成分组成则是错误的。因为其内还含有少量的糖蛋白和糖脂及微量的核酸等成分。糖蛋白及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被上面 ,带亲水性糖基的极性端像无线电的“天线”一样伸向细胞外表的水相 ,可被细胞外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所识别并特异性地与之结合 ,还与细胞膜上抗原的特异性及细胞识别和细胞表面的电荷性质等有关。膜中非极性的脂质部分或氨基酸则分布在疏水区。膜中含有的核酸与膜的相互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2.
李波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3-35
1教学设计思路“细胞膜的结构”一节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的一个框题。认真分析教材以及纵观知识的相互联系后,不难发现“细胞膜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是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蕴含  相似文献   

3.
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1.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从功能看,物质通过细胞膜大多需要载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从结构看,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大都可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例2.为什么水能上升什么到植物的顶部去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人们按细胞化学组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真细菌和古细菌.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一些:①真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古细菌是蛋白质、糖蛋白或酸性杂多糖,有的具类似肽聚糖的成分,称拟肽聚糖.②真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的甘油为L型,L-甘油分子的C_1和C_2上各以脂键连一直链脂肪酸,C_3上连极性基团,组成磷脂双分子层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荧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诱发荧光,是指物体(物质)经过荧光染料染色后,再经过紫外线照射发出的荧光,如用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DNA分子等。另一类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等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红色的荧光。1诱发荧光现象1.1人鼠细胞膜的融合一以红色或绿色染料标记蛋白质产生的荧光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发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解读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且大多是运动的, 这就决定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细胞膜上的载体反映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是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离子、小分子等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不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开始试用《生命科学》教材后,许多学校对应用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本文报告应用实验贯穿法进行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一课的教学过程。具体的实验过程是:首先让学生做通过透析袋模拟跨膜运输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说出检验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秀芹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2-43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内容,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展现。“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的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与数据表格分析叠加的双重效应来构建这个知识点的框架,较好地体现了探究的主线,符合探究过程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淀粉、糖原、纤维素和脂肪等为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析糖类和脂质教学中的疑问,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组成、结构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特点,加强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知识除用文字表述外,有的还需要用量来描述,量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面。1定量教学1.1实验中的定量操作包括(1)试剂的定量配制,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解离液、龙胆紫试剂、0.3g/mL蔗糖液等试剂配置;(2)实验操作中的定量,如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加2mL而B液只加3~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