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听到不少执教一年级国标本的老师反映:《认一认》这种类型的识字教材我们没教过,教材中安排《认一认》的意图是什么。应当怎么教,心里没个底。我曾就此写过一篇《怎样教“认一认”》,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现再将铜山县茅村实验小学李方老师执教的《认一认3》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一认3”,教学目标是认读日、月、星、光、云、电、风、雨八个生字。教学过程如下。一、交友识字(一)认识“日月星光”1.认读——日(1)今天天气真好,看,谁在和我们打招呼呀?(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2)你感觉太阳是什么样的呀?是呀,圆圆的太阳还有个名字叫——日。(3)看看它的拼音是我们学过的,谁会读?(翘舌音)指读,开火车读。(4)“日”是人类的老朋友,我们很早就开始写日,经过几千年才演变成今天的日。(边说边画简笔画)(5)它的词语朋友一定很多,谁知道?2.认读——月这第一位生字朋友我们就算是交上了…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认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内老师在备这一单元的预案时。都觉得有了上学期学生的认数经验,应该会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可是真正执教这一单元时,组内老师发现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我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吴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造和使用,让课堂"智趣"飞扬。一、整体构建,数学课堂充满"知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吴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扣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教  相似文献   

5.
著名历史学家、世界中世纪史资深专家朱寰老师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长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在朱寰老师八十华诞(朱寰老师1926年1月生于辽宁瓦房店)和执教五十五周年之际,作为学生和晚辈的我想梳理一下我最敬佩朱寰老师的几个地方。一第一个就是最敬佩他主编世界中世纪史的教材。世界中世纪史头绪多,历时久,纷繁复杂,要编好一部历史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殊非易事。我读历史本科时(我是1978级的)就学的朱寰老师主编的教…  相似文献   

6.
曾在不同时期间过几个在校大学生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语文?”回答几乎一致:“让我热爱(喜欢)语文!”听完他们的回答,我在想: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合理的要求我们都没有满足学生吗?为此,我观察过,反省过,探索过。当然,我看过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足以表明他们热爱着语文。就在最近,我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课堂实录——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语文课——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如梦令》。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  相似文献   

8.
市教科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给我校送来了几节课。其中有一节陈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教材中的“学会鼓励”。同时,我校的王老师与之一起上了同题课。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机会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受到不少的启发。这个教学内容是国标教材刚刚从初中移到小学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例。丁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来自教材,但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深刻。丁老师在这节课上突出了她所追求的理念——为“思维而教”,用丁老师自己的话说“任何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9日,本人听带教的肖老师上华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17.5实践与探索”一课,课后,就某教学片段与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和交流.然后共同进行第二次备课,由本人执教,肖老师听课,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2.
王文忠 《江苏教育》2008,(12):31-31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我到各班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在一(2)班,看到教语文的李老师,还在为七八个孩子进行辅导。我凑过去一看,发现李老师在对学生讲“早晨起来,面对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的问题。我愣了一下,问道:“李老师,你在帮谁教数学?”“教数学?我什么时候教过数学呀?”李老师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看着李老师惊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得好。”接着我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要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这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最近,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不隐瞒错误》一课教学中,按新课改的要求去教,首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然后利用教材解决问题,创造了品德教学的一种新教法,教学效果较突出;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建锋 《教育文汇》2014,(20):25-26
“教给孩子什么最重要?”一位老师上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后,说他的这一课教学主张是“唯内容而教”。我与他就此命题进行了对话。“最重要的是教他们记住这一课的生字词语,然后了解故事内容。”执教者说。“如果只是教孩子了解内容,储存知识,那么他们的记忆仓库永远比不上ipad强大。我们可否教给孩子ipad做不到的事情?”我微笑着说。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爱》是沪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陪着失明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我曾三次执教《看不见的爱》,其间有幸得到几位专家的指点和同伴的帮助,使得每次执教都有改进,都有提升。解读教学中的三处改进,可以透视出背后蕴涵的教育理念的提升.可以透视出从“教教材”到“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那一次,我被市教研室安排到某校“送教下乡”。我当时执教浙教版十一册数学,按上课时间推算,正好教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可公开课上应用题,很容易会让教师唱独角戏,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即使会做也不愿意讲思路。不少老师劝我还是上别的内容。可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按教学进程上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尽管在新课标中,应用题将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分散出现,不再像老教材单独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可现在各校还有不少年级都使用老教材,应用题教学仍有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数学新教材课改研讨活动,听了一节观摩课,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认钟表”,教师对“认识大约几时”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有创意。  相似文献   

19.
肖琳 《贵州教育》2011,(5):39-39
有幸现场听了一节由贵阳市北郊小学何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很活跃。可课毕,坐在下面的我——一个“大”学生,竟然回想不到老师刚才教了什么,只是感到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积极地回答。下面,就“提问”与“自主学习”来粗浅地谈一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一次去听课,老师教“分数除法”,这内容原本就难,老师教得义枯燥,课堂效果不佳。交流时,我对执教老师说:“老师.何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以一个数,变成了乘这个数的倒数。符号换了,除数变成了倒数,结果却不变。学生若能对这种奇异的美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就有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