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文学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到2008,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三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的进步不必说,文化的引进与生产,也是此前的几十年所完全无法相比的。而在文化的建设中,依我个人之见,文学创造的成就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解严之前,因着两岸特殊的对峙与隔绝限制,1930年代作家作品在台湾不仅长期列入被遮蔽的禁区,无法自由接触和阅读,连带着也使相关的介绍与研究陷入被扭曲的误区,蒙上一层政治色彩而无法拨云见日,还原本来面目。这是两岸敌对状态下的一个乱象,也是双方文化发展的一大损失。虽然禁书与误读已然成为国共斗争历史过程中逐渐远去的记忆,但它也已深刻地成为文学史不能抹煞的一页。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学史的一部分。以台湾三十年代作家为名出版的多部著作为切入点,彰显这些作者对三十年代作家的研究动机、写作立场,并分析三十年代作家在台湾特殊的政治气氛、文艺政策下被误读的原因、被误读的策略,从而体认到,正因为误解的伤害与重重障碍,才更显示出理解的必要与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台湾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向大陆开放旅游,经过三十年的曲折,终于实现.三十年来,大陆旅游界对台湾旅游的研究经过了一个由浅层认识到深入的过程,其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市场、旅游政策、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几个方面.在宏观与微观方面,尤其是比较借鉴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就.但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研究在深度和争鸣方面都还存在不足,旅游文化及旅游史等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甚至存在空白.  相似文献   

4.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存在。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虽然观测台湾现当代文学研究不易从一个单独的年份切入,但是在2009年于台湾文坛和学界所出现的文学研究情况,将之与前后时期做一个概括性的比较,仍能找出其演变的趋势,这些趋势表现在九个方面,而它们显示的共同意义是:其一,现当代文学研究情形相当拥挤;其二,这一年尚未见有更新的研究趋向的出现,所以可说是"没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台湾80年代的大陆文学研究,按台湾著名大陆文学研究者陈信元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是大陆的“伤痕文学”,先后出版了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大陆的“抗议文学”》、叶洪生编的《九州生气情风雷》、吴丰兴的《中国大陆的伤痕文学》、周玉山的《大陆文艺新探》和张子樟的《人性与“抗议文学”》等,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学上的偏见。这一阶段比较有价值的是对大陆“愿俄诗”的研究。《创世纪》1984年推出《大陆朦胧诗特辑》,并同时刊载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股陇诗的生变》和洛夫…  相似文献   

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成为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宣传日和纪念日,至今已30年了。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猛增。由于过度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回溯台湾文学重返祖国文坛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纳入台湾文学的历史变化入手,围绕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形态之一部分的台湾文学,在深层观念背景和两岸现实关系的复杂变动中所经历的多方面影响,展开细致辨析和深入反思,进而论证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基础之上,寻求建立一个足以全面超越和包容两岸文学、文化现实隔阂及差异的统一国家的价值认同模式,在文学观念实践中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参加工作头一年的一天上午,上课铃响后,我刚跨入五⑵班教室,啪——一只馒头击中黑板反弹到我的身上。谁?给我站起来!众生屏气宁声,没有动静。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代文学大致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大陆当代文学的视野.而关于台湾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叙写问题却一直呈现着一种暧昧不明的状态。从刊物等媒介体系角度分析和探索形成此种文学史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长春 《孩子天地》2016,(8):295-296
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面性,文学中关于现代性的审美同社会中的现代性不同,文学更加注重研究其他方面,下面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台湾对本地区的当代文学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文学原因,它的发展受到过各种干扰,以至迟迟难登文学殿堂和高校讲坛。它的发展按粗线条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名义的研究。由于官方对本土作家的压制,“台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不时地探望半个世纪前的老师钟先生。使我特别高兴的是,他老人家身心都很健康,思路敏捷,对国家和人民的大事一直关怀在心,遇有朋友和学生来访,往往侃侃而谈,根本不像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人是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但改革开放前它曾经被背离。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人是目的”觉醒和全面重树的三十年。“以人为本”的确立是“人是目的”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全面重树的标志,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根本、意义最深刻的变化,它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第一首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句子,对于其中的“一去三十年”的诠解,历来存在着争议,大有令人莫衷一是之概。近检诸家著述,“三十年”有数说:一是宋代吴仁杰说。他认为:“太元癸卯,先生初仕为州祭酒,至乙巳去彭泽而归,才甲子一周,不应云三十年,当作‘一去十三年’。”(见《陶靖节先生手谱》)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以战天、斗地、和人的三部曲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2008”诠释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2008”是一个值得整个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萃》2001,(8):135
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中国长城”——几十年来人们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然而,这一答案前几天竞被一位“有钱找不到地方花”的美国人否定了.作为首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在太空舱里回答我国一家媒体记者的询问时说,“没有看到中国长城.”  相似文献   

19.
“台湾老兵”.从大陆到台湾的流亡历时半个多世纪,这一流亡历程已不仅仅是空间地理位置的单纯变化,“少小离家老大回”,此时的“回家’’虽已没有交通、人事的阻隔,但是心灵的无处寄托却让老兵们成为精神永久地处于漂泊状态的特殊人群。老兵们从大陆到台湾的流浪构历程构成了一部了中国人的精神流浪史,台湾当代作家通过写作逆时光之旅,从而开启了老兵们“寻找心灵家园”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教材编者断言,“三十年”乃“十三年”之“夸大的说法”。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夸大”的基础,是所谓陶渊明自江州初仕至彭泽归隐,计浮沉宦海13年。稽考史实,陶渊明之仕宦经历与“十三年”之说并不吻合。晋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投禾去学仕”(《饮酒》),任江州祭酒,时年29岁,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南史·隐逸传》),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36岁,“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至义熙元年,“去官还寻阳”(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此次入幕,前后总计六年。陶渊明《还旧居》诗云:“畴首居上京,六载去还归”正可以证之。是年八月“仲秋”,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萧统《陶渊明传》)。诗人“三仕三已”的履历,列表略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