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运动,一定受力。出现如上错误认识是由于受表面现象的误导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要么受平衡力,要么不受力,其所受合力为零。所以运动物体不一定受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受力分析不仅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平衡的前提,亦是检查我们对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静力学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知识是先导学习受力分析或作受力图必须以一些基础知识作先导。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公理、约束等知识是静力学受力分析的基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对学好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极为重要。首先要掌握好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它不单阐明了力是什么,也表明了力和物体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力”是“相互”的,所以物体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谭程 《广东教育》2014,(10):45-47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应明确以下要点:要点一、明确力与运动的关系.【要点归纳】在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应明确以下两个要点:1.建立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应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因果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等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我们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因果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在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6.
物体受力分析刍议吴青山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学特别是力学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全面正确把物体的受力做出分析呢?第一,从力的概念去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确定研究对象,紧紧抓住"受"字。分析物体"受"了哪些力...  相似文献   

7.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邹翔 《广东教育》2006,(7):75-77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的教学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二力平衡的应用两部分组成。在这节之前,学生学习了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具体实例的受力分析,理解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知识梳理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学生往往对“惯性”这一概念存在很模糊的认识、当让他们解释课本第67页图3—7车上木块倾倒的原因时,这种模糊认识可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一、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因而把物体的惯性看作是驱使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即“惯力”,运动物体本身就具有这种力。所以他们说:“因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止了它向前的运动力,而与车一起运动的木块还有向前的力,所以它向前倒下。”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后的,它并没有受到向前的力。二、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认为只有物体不受力时物体才具有惯性。所以他们说:“因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都具有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F1 =1 0N ,F2 =5N ,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 .(A) 1 5N  (B) 5N  (C) 8N  (D) 1 6N2 下面关于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B)一个受力物体可能有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C)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 ,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D)压弹簧时 ,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而使它压缩 ,弹簧压缩后再给手一个弹力3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 ,正确的结论是(   ) .(A)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相似文献   

13.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  相似文献   

14.
邹翔 《广东教育》2007,(7):76-78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300多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竟统治人类近两千年.首先否定这个观点的是伽利略.他通过斜面理想实验的分析,得出“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后来牛顿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惯性定律,最后完整地揭示出“惯性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这一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最基本的规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显示惯性运动的条件——物体不受力.这就给我们认识惯性带来很大的困难,对惯性问题尚存不少错误认识和疑难.本文试图对一些常见的带原则性的惯性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6.
<正>1.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外界给物体提供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物体做圆周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是圆,这里的物体指质点;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力是一个合力,要在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要按照外(已知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力中沿半径指向圆心的那部分就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要求外界提供的向心力,一般情况下是以物体为原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受力分析是很关键的.受力分析,就是将物体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并把这些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来.作力的示意图时,一般说来是定性的,但对力的方向,要尽量准确些,而对力的大小的要求,往往是粗略的.分析物体受力,就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当然,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也有力的作用,但这些力是作用在周围物体上的,不是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故不能在受力图上画出.在这一点上有的学生往往出错.  相似文献   

18.
一、力的本质和力的效应 力是:a.产生形变的原因b.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那么力的本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各自都受力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性质相同,即:作用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成对的。  相似文献   

19.
力学是研究物体惯性、力和运动三者关系的科学,认为力学只是研究力和运动的科学是不全面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是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物体不受力才能做惯性运动.然而我们所处空间不存在做惯性运动的物体,这就给惯性问题的教与学带来困难,使学生很难理解惯性的本质,很难把惯性和受力现象区别开来,很难在研究力和运动时考虑到物体的惯性.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从内容上可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部分,其中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较多,占了总体的70%左右,尤其是力学部分,不但本身内容最多,而且体系较完整,并且它是学习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一、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受力分析,有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去进行受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产生原因不同,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