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的家国情怀是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养料,家国情怀让一个民族有力量、有温度、有胸襟,也为全国上下携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强大凝聚力。涵育家国情怀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当前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育还存在一些短板,诸如缺乏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缺少对文化氛围的营造、缺失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等。结合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发展的要求,涵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需要开辟新路径,主要应从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文化氛围、用好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3.
袁扬 《江西教育》2022,(44):80-8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艳丽 《教师》2023,(10):69-71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章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要遵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渗透性原则、引导性原则三大原则。同时文章还指出,教师要树立家国情怀观,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开展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达到在价值观、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的进步,形成基本正确的历史价值观。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成为中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点,尤其家国情怀培育是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历史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不断地提高广大学生家国情怀、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基于家国情怀的历史价值教学问题,笔者多年来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首先必须明确历史价值教学的内涵,梳理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历史价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依托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价值教学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着评价难、冲击多的挑战。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董亮 《教师博览》2022,(9):93-94
历史教学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着评价难、冲击多的挑战。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教育工作既承担着丰富学生认识、传承社会经验的责任,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积极品德和美好情感的重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增进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涵养家国情怀,让学生从或富强,或屈辱,或繁荣的历史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体验。对此,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育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心和关键。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撷诗引歌入课,唤醒家国情怀;对话、牵手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弘扬乡土教育,提升家国情怀;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时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要重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引导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的青年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本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学习家国情怀的动机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家国情怀培育的校园氛围;多媒体平台运用有待加强。因此,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平台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郭婷婷 《成才之路》2020,(7):140-141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红色家书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中,能够有效引领家国认知,强化家国情感认同,砥砺家国担当意志,鼓舞家国奉献行为。目前存在融入认知偏差、融入载体不足、融入保障不力等现实难题,可以通过活化内容,提高教育说服力;创新载体,提升教育感染力;构建机制,增强教育渗透力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厚植、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家国情怀;营造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深挖历史人物,呈现家国情怀;拓展课堂内容,内化家国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怀,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郭文良  张文凤 《江苏教育》2024,(9):38-41+45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文化、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为使家国情怀充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教师一要把握家国情怀主线,将其系统性地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二要依循小学生身心特征,分层式、针对性地精选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资源;三要观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家国情怀特色化、创新性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四要延展育人空间,使家国情怀全方位融于小学语文大课堂中。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文化,得益于丰富的个人历练,研判于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其核心要义包括: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以家庭建设为重要基点,注重家庭家风家教;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向,倡导为国担当、为民奋斗精神。这一论述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对青年教育具有现实指导作用,能帮助青年确立为家报国志向,引导青年端正价值观念,引领青年在学习榜样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许岩 《教学随笔》2022,(3):41-43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主要的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家国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家国情怀角度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涵育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凝心聚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更是应对全球化时代家国认同遭遇挑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涵育要把握文化润养、情感滋养、价值涵养、使命培养4个向度,并在深学笃信中铸牢涵育家国情怀的情感基底、在审思明辨中强化涵育家国情怀的价值认同、在知行合一中砥砺涵育家国情怀的担当作为,切实推动家国情怀涵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