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国学研究出路何在方言关于"国学",国内学术界有不少讨论。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评论,这里只想提一些我们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中国早已存在的概念。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有它的特殊意义。有三种不同含义:第一种含义是由本世纪初年的国粹论者提出来的。章太炎、刘...  相似文献   

2.
20年前到过陕北黄土高原的人,都会为窑内窑外铺天盖地的窗花和剪纸惊叹:然而20年后的今天,即便在黄土高原最偏僻的小村庄,也只能看到窑洞内满墙的明星贴画。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被人戏称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相似文献   

3.
布儒 《华夏文化》2013,(1):47-48
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1300年间(605—1905),科举产生的进士将近10万人,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明清两朝,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50万人,把童生计算在内,则以100万计。科举废除后,除了部分年轻者选择进入新学堂或留学外,  相似文献   

4.
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基本主题是:通过塑造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来展示传统文化(即传统民族精神及状态)是如何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健康发展与延误该民族进步,力图用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来改造俄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鲁迅(188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哲学思想和发展战略的转变钱易纵观人类在地球上栖息生存且不断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在人类、环境(包括资源)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有正面效应,也有反面效应。例如:环境和资源为人类和地...  相似文献   

6.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等文章是鲁迅1907年所作,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当时鲁迅以平和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针对要打破人类诞生的各种神话,还人以自然面目,为人类平等做理论上的铺垫,鲁迅撰写了《人之历史》,叙述了西方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发现。为了打开国人在科学领域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浠水杂技是浠水民间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已不仅仅是通过表演范畴来展现,而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保护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浠水杂技是湖北省非遗项目,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问题,根据浠水杂技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艺术风格、历史贡献以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保护和传承好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自己以往文化使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确实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家国同构的顽强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虽其制度形式的存在基本终结,但作为观念形态仍留存于人们思想中,制约着人们主体性的发挥。农村的不发达,且与传统观念有着亲和性,因而对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尤甚。二元结构则是建国后形成的,如无形之墙将农民排除在发展的空间之外。蕴涵自由交换、契约精神和平权意思的市民社会,具有尊重人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的内在机制,因而具有解构家国同构和二元结构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