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严重时会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个性因素、同伴关系、家庭特征是学习不良儿童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培养积极的自我观,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引导正确归因,提高父母的自身素养,是干预和矫治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学校适应是学生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取得学业成功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国内有关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为学业适应水平低、人际适应状况不佳;(2)影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内部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依恋、自我概念等,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3)目前针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音乐干预、绘画干预等.进一步开展学校适应不同层面的针对性研究、明确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综合影响机制、提高干预措施的多元化和针对性、重视研究结果间的分歧等是今后国内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研究的可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是指基于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它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不良行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众媒体、同伴关系)和儿童认知因素。攻击性行为不仅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生活和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深入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对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学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政策、措施上的不力和缺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或者偏颇,家庭教育布置任务方式的随意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生产、生活化和宗教化等问题,随之引发了“留守儿童”学业失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学校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积极消除留守儿童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和内容,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因不良家教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家庭生态环境因素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发展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54例视力残疾儿童和5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视力残疾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独立性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的结论是视力残疾儿童基本上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了解不够和教育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本身的视觉缺陷造成的,但它们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干预不仅要针对儿童的各种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家庭环境,这需要视力残疾儿童的家长付出比普通儿童家长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尽量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深远.父母人格特征、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对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要消除学校教育只抓学生成绩的不良教学风气,需要从三大方面着手为学业不良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一是营造全面育人的主导思想和育人氛围;二是给予学业不良学生心理支持;三是教师以自身魅力感染学业不良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业不良幼师生成就动机、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对122名学业不良幼师生进行成就动机、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卷调查。结果:(1)学业不良幼师生成就动机、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发展水平偏低。(2)学业不良幼师生成就动机在学业警示类型、家庭经济收入、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不良幼师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学业不良幼师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5)学业不良幼师生自尊状况在各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相关不显著。结论:学业不良幼师生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而自尊与其他两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编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1 055名大学生调查, 考察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学校生活背景和家庭生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业自我评价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在努力自我、课堂自我、作业自我三个维度上女生较男生有更积极看法;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年级差异不显著,但学校差异显著,高招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得分较高;城乡大学生和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不显著,父母受教育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学业不良是教育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形成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有生理 因素、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及环境因素几方面。本文仅从非认知角度分析和揭示化学学业不 良现象,并提出有关教育和矫治化学学业不良的措施,以期为中学化学的教与学,提供某些依 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为监护人(或单亲)的教养方式、家庭缺失和家庭环境因素、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父母外出类型、外出时间、回家频率等因素,最后从研究结论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建议单亲监护,留守儿童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不是他们特有的,应注重留守儿童发展性的研究和辍学留守儿童的研究.当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外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受内在因素,包括道德认识水平低、是非观念、意志力薄弱等影响。而纠正学生不良品行的对策是齐抓共管改善外因,常抓不懈完善内因。未成年人不良品行的形成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影响。要纠正青少年不良的品行必须由社会、学校、家长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相对健康和低死亡率的时期,危害健康的疾病也相对少,同时,也是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健康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损害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研究将与疾病的预防、公共健康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生命早期建立的健康行为模式可以维持到成年,不良健康行为将间接影响其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同伴、学校、体力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在多民族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业成就受到社会、家庭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较为深层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少数民族家长改变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源问题和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其他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多不同。通过职业发展、专业建设、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指导可以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人格是在童年的早期发展起来的.人的童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又是在家庭里渡过的.所以,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就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家庭中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及学业不良的各种表现,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差异、言语交流、兄弟姐妹数量及相互关系、同伴关系、假装游戏、父母教养态度、家庭背景等方面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建议:多与儿童进行言语交流、多给儿童创造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多给儿童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对儿童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逆境无处不在。步入小学的儿童可能会面临学业、与人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逆境。本文从小学生对逆境的认识程度、情感体验、意志水平、解决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生逆商水平的标准。由于受小学生气质特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成为小学生逆商培养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状况,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建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存在源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时间总体偏少、体育锻炼成效低下等现实问题.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学业(家务)占用时间较多、场地器材限制、缺乏健身指导等;内在因素主要是体育兴趣不高、参与其它活动较多、健康意识淡薄、自身健康认知差等.对策: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水平,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挥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组织功能,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