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故事     
如今想来,当年学校老师给家长的通知书上罗列的缺点,按当今强调的素质教育标准来看,竟都是我的优点。比如,该生上课爱看课外书,爱讲话,爱在课桌下搞小动作。多亏那些课外书,使语课对我来说成为小菜一碟——尤其是对比那时我的饭量。  相似文献   

2.
陈建飞  钱增 《新闻实践》2011,(11):45-47
“我渴望当记者,这工作好做,可以天天在家带小孩,上上网”。这是一句调侃当下记者的话,却道出了一个值得媒体人深思的话题——记者采写新闻过度依赖网络。  相似文献   

3.
痴人说梦录     
甲: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乙:什么梦? 甲:我出人出钱又出物,办起了一份报纸,叫编辑、记者天天指着我的鼻子骂,有缺点也骂,没有缺点也骂,把小缺点当成大缺点骂,骂得我狗血淋头,骂得我声誉扫地……乙:你这是痴人说梦,天下哪来这样的大傻瓜? 甲:这叫客现、公正。乙:客现、公正? 甲:对,因为我确实有缺点。乙:有缺点可以实事求是批评。普天之下,没有这样的客现、公正。  相似文献   

4.
来安 《新闻窗》2005,(3):42-43
前些时候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讲到崔永元主持节目特别投入,总是把每一期节目都做好,天天这样想,以至于压力太大,而深受失眠和抑郁症的困扰。1996年以来他没有从事过一次商业性活动,都是把精力放在节目上。他说,小孩都是看着电视长大的,电视拍得如何会影响孩子的,要有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电影和电视有什么不同?有人答:一个在影院里看,一个在客厅里看。说得一点没错,只是还不在点子上,国外有机构早些时候就做过这样的调查,最终一个小孩的答案获得第一名:电视是在和我说话,电影是我在看别人说话。太有才了!确实,电影总是“自说自话”,而电视不同,  相似文献   

6.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1)
我说《儿童与健康》郭青凡我也自从孩提过来。看了《儿琶与健康》,觉得这是一本难得的好刊物,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身为人父者,列感此刊教儿正当时,对大人对小孩都有益处。我说这杂志好,是因为她内容健康。如今,面向小孩的不健康的东西太多了,影视不敢让子女多看;书...  相似文献   

8.
10月6日,陆定一同志在接见本刊记者时,谈了新闻必须真实的问题。谈话如下: 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的是要真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工作是很有成绩的。“四人帮”造的谣言没有了,夸夸其谈的所谓“大批判组”的文章没有了,面貌为之一新。主要的缺点,是有些新闻发出去,人家不大相信。这样的新闻,那怕只有一件,就是大事情,就应该把它看得很重很重。我听到过一次批评:大连有个模范人物,还没结婚,新闻里面却讲人家家庭这么样那么样,人们有意见。本来是一件  相似文献   

9.
一键还原     
我和大脸妹是在一个培训班上认识的,那个培训班无聊得要死,只不过是主管部门和一些夸夸其谈的专家联合起来圈我们企业的钱而已。七天的培训班,我天天趴在桌子上流着口水睡大觉,而坐在我前面的大脸妹则比较聪明,她带来了个能无线上网的本本,一边在淘宝网上看衣服,一边和人聊天。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3,(16):6
肖叶:中国孩子停止阅读的时间太早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肖叶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孩子停止阅读的时间太早,只要说课外阅读,基本也就是小学到初一这个阶段,初二以后就没戏了,孩子们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了。有时候我想,不如在科普书封面上印上"最好的教辅"的字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缺点     
史密斯太太说:“多奇怪啊,肖太太对她孩子的缺点从来都是视而不见。”“做母亲的都是这样。”她丈夫回答。“马克,这是多荒谬的说法!我相信,我和男人一样,我孩子的缺点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他们有缺点的话。”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13.
无厘头广告     
我很喜欢看广告.这一习惯也许是从上大学的时候培养起来的。那时.老师总给我们播国外获大奖的那些广告来洗脑,让我第一次对广告有了好感,并意识到.原来广告可以更关的。后来有机会在国外呆了一段.天天看电视.就发现每天晚上轰炸眼球的广告.其水平也比咱们自己的广告高不了太多。  相似文献   

14.
不可厚厚薄薄我发现,小学高年级的有些同学,他们看课外书,有一个怪现象:看薄本子的少,读大部头的多。究其根由,据说是认为:薄本儿,没劲,似乎只有读论斤重的书,才能显现共有文化。这种心理,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说是可爱的天真,令人喜爱的幼稚。真正懂得书的价值的人都知道,书的好坏,不以重量计;所读书的厚薄,与文化高低也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画漫画刚满二十年的我,以前有两种题材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16.
无论搞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都追求写得生动。这不仅是对的,而且至关重要。有人写出的文章,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只是谁都觉得不生动,我看这往往比任何毛病、缺点都更大。世上有许多没毛病、没缺点的东西,但人们也不会仅仅因其“完整”而尊重它,因为它没有特殊价值。光光的羊粪蛋,圆圆的鹅卵石,它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我看把它捧在怀里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它廉价或无价值。 文章尤其如此。写文章与一般性的说话或随意在纸上写字不同,主要的不同在于要使听众、读者觉得生动,有所触动,达到感动。  相似文献   

17.
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应是集新闻价值、形象价值于一体的。这就要求摄影者在选择了新闻事件后,极力捕捉住现场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特定情节形象——瞬间典型形象。 1987年10月28日,我路经郑州车站广场、发现一个老者带着一个10来岁的小孩在卖“艺”。小孩被铁链捆绑、钢丝勒绞,其景令人惨不忍睹。这种以残害儿童为牟利手段的行为虚当在报纸上予以揭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我拿出了相机。我当时站在小孩的背后,如何取得一个较好的构图和典型的可视形态是个难题。绕过去从正面拍吧,不但怕小孩发觉拍不成,而且那样也没有了现场气氛。正在犹豫,忽然发现小孩是靠转动身体来缠绞钢丝的,我庆幸自己找到了理想的角度,于是  相似文献   

18.
在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夕,新华社播发了种子队“六强”队员名单,一些报纸也转发了。当时我感到有些画蛇添足。心想,纵然是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赛,球迷注视着一些足球队员,但也不至于逐名逐号地去记。比赛期间,我和球迷们一样,几乎天天看电视转播和报纸报道。几天后,我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1980年开始业余写稿的。刚开始时,我认为报纸天天看,广播天天听,写稿子没啥难的。当时单凭着一股子热情,见啥写啥,结果写了近一年,一篇稿子也没有见报。周围有的同志说:“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何必自寻烦恼!”这时我也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政治处主任知道我在写稿中遇到了困难,鼓励我要知难而进,还送给我一木《新闻写作常识》。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很大启发,懂得了要采写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有闻必录。打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61年从野战军调到解放军报当记的。三百六十行,新闻工作是我特喜欢的一行,尤其是干记。我觉得,当记,天天要和不同的人物打交道,天天要接触新的事物,天天要探讨新的话题,天天变换着环境气氛。那滋味,好像天天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里畅游,天天在翻读一本透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充满了新鲜感。我确信,干记工作,不管多苦多累,精神上不会衰老,人生趣味是极其丰富的。在记岗位,我一干就是25年。本来,我打算干它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