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案例:小汪是上海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是身高只有156cm。看到银行、公务员等单位招聘都有一定的身高要求,既感到愤慨又觉无可奈何。在因身高原因丧失了许多很好的就业机会后,她终于于临近毕业时与一家外资的物流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双方签订了《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小汪毕业后到该公司报到,先进行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由于临近毕业,小汪一直忙于毕业典礼,因此双方的就业协议书在单位盖章和小汪签字后没有及时拿到学校进行鉴证登记。八月份小汪凭就业协议书到单位报到时,单位予以接收并安排了大量的工作让其负责。但是在试用期行将结束时,公司以协议书未经过学校鉴证而没有生效为由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拒绝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小汪在与单位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将此事报告给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在对公司进行调查后,认为公司的做法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其马上与小汪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公司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了,在收获的同时,有部分毕业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应届生小王应聘到一家公司,经过两周的实习,公司决定录用小王,当小王提出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时,经理告诉他,公司从来不签订就业协议书,三个月的试用期满后,直接与小王签订劳动合同就行了。而学校则  相似文献   

3.
就业协议签订时的合法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北京某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小张与某高新技术公司经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在签约时双方还达成口头约定:试用期一年,单位解决食宿;由单位解决进京户口,服务期三年。如服务期间离开单位,需每年支付违约金10000元。双方签约后不久,该同学即收到市人事局签发的接受函。一星期以后,该公司提出为确保该同学履行协议如期到本公司服务,今后签订劳动合同前还须签订保证金合同的要求,保证金数额为30000元。毕业生如在服务期间离开公司,其违约金将从中扣除,如个人三年服务期满,30000元保证金将退回。对此,张某认为…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如何签订就业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一毕业生刘某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双方未在协议中约定工资福利和工作期限,只约定违约金3000元,刘某7月中旬持《报到证》到该单位报到,两天后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一个月,工作期限一年,刘某在试用十天后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要求刘某承担3000元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5.
高校就业协议书签订后经常毁约,造成根本原因是协议书法律性质不明确。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违约现象分析,提出构建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方式等建议。签订就业协议书为缔约阶段,违反就业协议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通过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了就业协议书鉴证手续后,都陆续到单位报到,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应届毕业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刘宇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5):100-102
根据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签订的,并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经过几年的实施,该协议书的使用已经被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所接受和适应。然而,由于其法律规定的不尽完善,存在协议书的称谓容易与劳动合同混淆等问题,需要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 毕业生刘某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双方未在协议中约定工资福利和工作期限.只约定违约金3000元,刘某7月中旬持<报到证>到该单位报到,两天后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一个月,工作期限一年,刘某在试用十天后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要求刘某承担3000元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9.
又到6、7月份毕业季。根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有些单位也将此作为某种"契机"。某钢管有限公司、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吴某三方于6月10日签订了《实习协议书》,协议书约定:钢管公司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基地,合作期限自6月10日至次年12月9日止,实习期满,表现良好的学生可在公司继续工作,并享受正式员工待遇;钢管公司负责实习人员岗前培训、工资核算、考核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科院在"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提到,仍然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很显然,公布的就业人数是指签订就业协议书或有劳动合同的那部分毕业生人数.这100万所谓的未就业毕业生中,应有大部分属于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份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以便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协议书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作用,并针对其弊端提出了改进建议,进而指出高校就业部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管理职能逐渐弱化,而教育服务职能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当年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期。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在双方之间确立了一种意思,即毕业生愿意在毕业后到该单位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愿意在该学生毕业后接受其作为单位的员工。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报到前.表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之间存在就业和录用意向的明确也是唯一的凭证.因此在整个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一、就业协议书的概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后统一交到学校,由学校按  相似文献   

14.
邓琦  郭少峰 《教师》2013,(16):89-89
针对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现象的报道,教育部昨天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并将开展专项核查。"四不准"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5.
每年11—12月份是毕业生开始收获offer(用人单位接收函)的季节,在这期间,常常有毕业生会问及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就业协议书的作用等问题,下面通过三个案例来介绍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既不是标准的民事协议,又不同与一般的劳动合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无论在形武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缺陷,功能趋于弱化。因此,就业协议书要在形式上合同化,内容上具体化,保护上法律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2007届毕业生离校工作中,学校根据毕业生小王与某银行今年上半年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将其列入就业方案并为其到某银行该市分行工作办理了就业报到手续。7月底该市公安系统招录结果公布,小王榜上有名。因为公安系统招录结果已经板上钉钉,小王便与银行解除了原就业协议,并兴冲冲地返回学校就业中心要求重新办理就业报到手续。而事情却没有他想象地那么顺利。  相似文献   

18.
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想努力寻找到最为优越、最能发挥自身才能的工作单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后,需要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书,这时毕业生就需要了解一些毕业生就业分配中的特有劳动法律事项,尽量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协议书”不等于合同目前,很多企业包括北京市的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接收毕业生时,与毕业生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来代替《劳动合同》,在《协议书》中只规定毕业生定期服务的义务和违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提用人单位应该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劳动…  相似文献   

19.
小张是武汉某高校2004年新闻专业毕业生,2004年1月与深圳市某私营房地产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约定从事企业内部杂志编辑工作.并从协议书签订之日起开始计算试用期。试用期间,小张工作十分努力,并放弃了其它好几个不错的就业机会。然而到了4月份.单位人事主管却以小张不认同该公司文化为由单方解除了就业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录用毕业生时,不少企业用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来代替《劳动合同》,在《协议书》中通常只规定毕业生的工作义务及违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涉及用人单位应该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条款;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教育部下发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属于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必须经劳动仲裁裁定,对裁定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于是就业协议就变得可有可无,毕业生的劳动权益较难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