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分析了苏锡常图书馆收藏谱牒文献的现状及特点,阐述了三市图书馆谱牒资源及服务共享的必要性,提出了谱牒资源及服务共享的策略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漾毛氏族谱》,着重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衢州,文化积淀之深厚,亦体现在家乘谱牒的修纂中。文章概述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同治版)《清漾毛氏族谱》,并择要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重视地方文献征集与开发利用,并将征集家谱作为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内容,武进图书馆现已成为武进地区的谱牒信息中心、家谱收藏中心、学术研究中心.重点介绍了武进图书馆收藏与开发家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衢州,文化积淀之深厚,亦体现在家乘谱牒的修纂中。文章概述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同治版)《清漾毛氏族谱》,并择要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谱牒研究在大陆重新成为文化研究热点,进一步开发利用谱牒成为收藏机构和有关研究者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当前该项工作应如何开展,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对历史上著录谱牒文献书目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谱牒研究人员以及数以千计的家谱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家谱总目》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对历史上著录谱牒文献书目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谱牒研究人员以及教以千计的家谱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家谱总日>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9.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的史学大厦是由正史、方志、谱牒以及其他的古籍组成的。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宗族发展的史书,从史料价值角度看,它带有基础的性质,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不亚于正史和方志。它作为地方文献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对象。  相似文献   

11.
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应从树立谱牒档案保护意识做起,同时,应摸清家底,为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奠定基础;遴选技术,为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提供方法支持;多方筹措,保证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2.
陈湘 《图书馆》2023,(11):102-105
族谱记载着家族迁徙历史、家族成员血缘关系及事迹,是社会历史的缩影。由于当今族谱以民间收藏为主,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与认可。各家族及民间姓氏、谱牒文化爱好者夸大族谱价值,并以此质疑并篡改官书。而一些学者又往往借口族谱中的一些讹误而全盘否定其价值,公藏单位亦多不予收藏,这都不利于对族谱的研究、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谱牒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社会人类学和图书馆学界,而实际上谱牒应归属于档案范畴,谱牒的性质与功能符合档案的定义。明确谱牒归属于档案范畴有助于推动谱牒档案的开发利用,也有助于档案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古壮民族尊祖重本观缺失,没有谱牒文化。壮族谱牒起源于土官谱牒。土官谱牒发端于明,盛于清和民国,并在壮族谱牒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壮族谱牒很有分量部分和最早形态。通过探究土官谱牒起因,分析壮族谱牒特点,反映壮族社会群体不断接受、认同汉文化的进程,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形式文化成果,谱牒档案记录了我国姓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发素材.姓氏文化产业的壮大在丰富谱牒档案体系的同时,也赋予了谱牒档案新的属性.在当今经济环境下,随着谱牒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深入,姓氏文化产业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谱牒研究重新成为文化研究热点,搞好谱牒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而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谱牒资料的价值则是开发利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分别从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谱牒资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9.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家谱、家乘、宗谱、族谱、世谱总称谱牒。谱牒学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氏族的骨片,史学家称其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有谱牒档案。战国时候史官编的《世本》一书,可称得上是我国的第一部谱牒专著。历经秦汉而至魏晋,门阀制度渐盛,谱牒学发展较快,隋唐之前研究谱牒之学的人较多。宋以来,科举盛行,讲究门第出身,家谱渐渐秘藏不示外姓,自此谱牒之学虽然渐衰,但是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并没有消失,它时衰时兴,仍在传承、发展、创新之中。  谱牒是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产物,是属于史学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