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朔的小说总是以反理性的精神取向解构现实人生、摒弃幸福爱情,抹煞了英雄、爱情与信仰,充满了顽主、小人物与价值的迷失,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由之而迥异于经典的叙述话语,迥异于传统的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2.
阿切尔与埃伦的浪漫爱情发展是伊迪丝·华顿小说《纯真年代》的主题。阿切尔是一个浪漫派。他对埃伦只是精神膜拜。他对埃伦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的悲剧式主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深刻地体现着古希腊悲剧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着重从人物的贵族气质、爱情处境和悲剧人物的“过失”等方面探讨这种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代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整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小说家北村是对当下存在困境做真实揭示的大家。小说《玛卓的爱情》恰当地表征着当下存在的真实状况和局限性。玛卓和刘仁的失败.表明了诗意的爱情在现世生存中的困境。爱情的烛光下不能照彻生命的黑暗,爱情的天梯是无力的,它是用情书堆起来的,无力反抗现实的黑暗,更无法抵达永恒的家因。同时小说更并表现着对精神慰藉的吁求和渴望。北村的写作是一种对存在意义寻找的写作。他的小说告之了他所理解的生命选择的应然,从而让人们自己去把握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玲早期小说彰显着鲜明性格特色的女性意识,成为多重话语的载体。小说言说承载着受五四精神浸染的作者爱情至上的生命意义探寻,以及为情所困、不甘寂寞的爱情伤痛反刍与艰难精神跋涉历程。丁玲早期创作心态主要延续以下思路:其一,以悲悯的情怀与"向死而生"的精神跋涉对爱情体验进行形而上的意义价值追索,藉此升华对爱情体验的珍视,并重新整合自我的情感理性认知;间或,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藉此暂时回避情感伤痛的困境;其二,以轻松、戏谑的喜剧心态对爱情伤痛进行回味、权衡,试图消解因内心失衡而生成的心理能量,以此来获取重新平衡内在心理的支点。  相似文献   

7.
“80后”小说中爱情书写成为主题,爱情书写呈现为双重极端,一重柏拉图式的爱情忠贞,一重性的放纵,这悖谬的双重极端,背后是现代人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内心的焦灼。这种爱情书写也符合时代心理,成为一种畅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欣以她细致浪漫的笔调描绘都市女性的命运,选取以爱情主题展现其生存的困惑及情感的渴望。由此形成了她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从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性精神,揭示“爱情”主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必然冲突,及爱情追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文学家的浪漫、女性的温情,内心永存对爱的挚念。甚至试图在作品中消弥矛盾,这使得她的作品基调温和,内涵常显轻浅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小说《廊桥遗梦》表达的是一个传统而古老、凄美而哀婉的爱情主题: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那一方面更重要.爱情和责任在格斗,爱情和道德发生了冲突,最后突出强化了责任和道德超越爱情的力量,历史意识中的道德精神与人文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在爱的主题中获得新意,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代爱情美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依托药品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色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大爱理念感染、教育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培养大爱精神,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大爱理念,最终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有协作、创新、自我学习能力和大爱精神的药品检验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虹》中布郎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之爱。第一代人汤姆与丽蒂雅的婚姻是建立在感知层面的和谐之爱;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的婚姻是放弃精神的肉欲之爱;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爱则是挣脱旧关系的新探索——这一开拓是从内外两个角度展开的:对未知世界的不懈追寻是其强大动力;对自我世界的不断开掘是其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创作的基本主题,其精魂是现代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寻,又是对现代人格精神的构建,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久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刻画,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感以及对爱追求的挫败感。当爱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人终将无法摆脱被孤独禁锢的命运。心灵被扭曲的情况下,爱不再是温暖的力量,而是将自我驱向更孤独的破坏力量。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文学精神是“爱的哲学”,体现在她的创作中,便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一种具有超越时空价值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至今,屈原的故事仍然在广为流传,屈原仍受到百姓的敬佩爱戴,百姓爱的是他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他的《离骚》世代传唱,不仅是因为《离骚》中的深刻内涵,更因为通过离骚,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屈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他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化精神给学注入的个人话语,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批青年作家伤口中主要表现为爱情受到压抑和摧残的苦闷,而革命恰恰可以以暴力反抗和宣泄苦闷,于是有了恋爱与革命的结合,产生了“革命加恋爱”的创伤模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农民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个人话语在革命的语境中日渐陷入尴尬的境地,乃至被驱逐出学创伤。这种状况对后来的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以理想的"情"与现实的"理"的矛盾冲突,组织戏剧冲突,幻化出许多浪漫主义的情节。"惊心动魄"、"巧妙叠出",闪耀出理想的光辉,达到了"情真境幻意趣生"的艺术效果。《牡丹亭》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