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宋中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视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醉翁亭记》是作者中年以后的作品,艺术上更趋于成熟。文章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平生活的渴慕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宦海的虚伪和黑暗。全文笔墨简约,寓意深遂,熔状物、抒情于一炉,语言清丽动人,咏叹委婉跌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赞赏。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庐陵人(今江西永丰县)。四岁丧父,家贫,跟着母亲读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皆山也"五字为全文总领,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6.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名作。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文章处处围绕“美”展开,处处给读者以美感的满足,可称得上是一篇“美文”,是品味美的意蕴的典型范例。学习本文,也是一次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历来为后人所推崇,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对精美秀丽环境和四时变化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其攫取读者心灵,像磁石般吸引人的,正是他被贬谪为滁州太守后,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悠然和超脱之情。作者一开始写醉翁亭的环境和亭名的由来,只是一个引子,为下文写太守与滁人游山、  相似文献   

8.
法国诗人缪赛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篇,有许多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回顾诗人元好问的悲惨经历,也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柳宗元与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都是长期被贬的朝廷官员、失意文人,这种现实生活的阅历在他们的作品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也对他们能够攀登上文学的高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一、山水优美《小石潭记》虽然篇幅短小,但柳宗元不愧为大家手笔,在短小的篇幅里,运用工笔白描手法,加之动静对比的巧妙安排,绘就了一幅寂寥、清静而秀丽的山水图。看吧,“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足见小石潭四周环境是多么僻静;“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鱼竟可数,既言潭小,又言潭…  相似文献   

10.
11.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2.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言简而意深”。他的《醉翁亭记》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不可多得。一、优美的意境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醉翁亭记》的核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是作者的真意。作者根据这样的“意”,写出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和谐。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远近近左左右右皆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相互交织,各尽…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是宋代散文大家。初中第五册遴选的两篇散文─—《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和《岳阳楼记》(以下简称《岳》)正是其代表作虽各树一帜,各有千秋,却又有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写景自然、结构完美语言洗炼,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欧阳修作为一个政治上有远大目标的封建知识分子,遭受排挤打击后心情苦闷在所难免,尽管如此,从《醉文中可看出欧阳修并未真的消沉下去,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侧面赞美自己在滁州的政绩,“安此丰年之乐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刻山绘水之时,一幅幅风景画…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汜》,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表述方式、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乎不同,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相似文献   

16.
[原文]母亲与莫扎特肖复兴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的两篇文言课文,《醉翁亭记》《峡江寺飞泉亭记》,虽然同是山水游记,同是写亭之篇,但各有特点,读后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堪称佳作。首先,既然同是游记,就一定有游记的共性。比如,读罢两文,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即两文都是格调清新,语言隽永流畅,意境空灵幽美,写景与抒情天然融合,令人过目难忘。如《醉》文中写琅岈山,先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由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很自然地…  相似文献   

19.
2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