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理性在现代大学管理中的运用在于使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达到良好秩序,从而缓解各主体间固有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冲突,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与共识。罗尔斯“公共理性”理念作为一种阐释,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2.
大学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与大学走向“多元治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多元利益主体在大学治理中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分歧或冲突。如何使存在利益分歧的多元主体就现代大学治理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或形成某种妥协,即达到一种“多元和谐”,罗尔斯“公共理性”观念作为一种新的阐释,为多元利益主体从冲突走向和谐提供了一个可取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源动态性配置显著加剧。主体多样、对象复杂、协商对话、共识原则为导向的治理理念越来越成为时代潮流。大环境的转变、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日俱增,以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为特点且顺应发展要求的协同治理模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我国县域公共决策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在探索新社会治理模式过程中,建构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以多元协同诉求为目标的县域公共决策路径尤为重要,即强化县域决策多元协同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强化多元诉求的内在道德疏导、构建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多元沟通基石、健全社会公共利益多元共赢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04-112
大学外部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的大学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蕴。大学外部治理承载着社会多元共治的价值诉求,其中,法治诉求是保障,民主诉求是基础,正义诉求是目标。为此,基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大学"善治"的目标愿景,要实现和谐共生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和正义高效的治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依法治教""社会协同""内生外促"等实践路径,有效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有效治理不仅借助于工具理性,而且需要一种价值理性,即公共理性。公共理性能够为大学利益相关者确定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建构一种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以及创造一种共享的规则。在中国大学转型发展之机,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从根本上讲需要提升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7.
8.
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然而这种网络化的治理也正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困境,认为应大力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努力建立并完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已经迈进新时代的历史征程,教育已从规模扩张顺利步入质量提升的轨道,但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社会剧变的可能性加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中国教育正处于社会混变期的时代背景之中,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勾勒了一幅宏伟蓝图,其终身教育理念和构建服务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社会转型开启了智慧之旅。从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的过程是教育理性化过程,随着时代变迁教育理性与教育价值从博弈经历耦合再到趋同,终身教育理念以重新审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逻辑起点,反思和批判传统教育之弊,重构教育新形态,其理性与价值始终辩证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理性精神主张交流、协商、共识、合作,崇尚公共价值和价值平衡,坚持公共服务。大学治理是大学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公共合作治理,公共合作治理需要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大学治理的多元主体、公共价值等形成的基础,大学治理是公共理性精神的外化、具象化。从公共理性精神的视域看,培育大学各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严格各治理主体的职能范围边界、达成大学的公共价值共识是当前推进大学治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第三部门和市场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舵手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可能。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治理模式预期目标的多层次性。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内部架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治理的动力系统由网络内部驱动和外围推动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一个包括行政人员、学术人员、学生等在内的公共领域,大学治理需要运用公共理性,协调大学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力量平衡.本文通过公共理性的分析框架梳理了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凝聚师生共同价值理念、健全教育评价制度体系、优化权力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生态政治已经成为共识时,作为执行政治决策的公共行政却拖了后腿,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已经不再适宜,我们亟需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治理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它可以凭借价值理性的追求救治工具理性的泛滥,从而应对生态问题。公民社会组织是公共治理的关键载体,它在生态行政时代的崛起,有利于消除生态问题广泛弥漫于社会中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探讨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彰显出成人教育特征的时代变化,也是当代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价值诉求。从公共产品的社会共同需要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非分割性入手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梳理,认为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研究对构建成人教育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华 《高教探索》2012,(3):17-21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那些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大学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着现代大学的一种理性认知和生存方式,而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取向则决定着大学危机治理的成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包括对大学公共危机的认识、危机治理的主体角色定位和危机治理方式与目的的伦理选择等。随着现代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大学公共危机日趋表现出成因的复杂化、影响的深远化和效果的迁延化等因素,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选择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理性化进程中,大学自身的价值观发生裂变,产生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者的对立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追求。二者中的任意一方走向了极端,又会导致学生的非理性参与。因此,有必要探寻大学治理中学生参与的逻辑主线,即两种理性保持统一——行为目的渗透着终极价值、终极价值体现着行为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是一个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传统治理模式下,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关系尚未形成,呈现出"局部协作、分散治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率。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就是要以锁定共识为前提,以理顺关系为重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协商对话、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多元主体不同程度和频次的参与行动有序衔接,从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参与高职教育治理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在分析和谐校园基本特征、价值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和谐的党内关系与领导班子,确立和谐的领导与营理观,建设和谐的人文、学科与人才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等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目标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在分析和谐校园基本特征、价值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和谐的党内关系与领导班子,确立和谐的领导与管理观,建设和谐的人文、学科与人才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等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目标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