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教论坛》2005,(1S):35-35
近日.山东技师学院与德国项目与服务管理公司举行“三元制”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德国‘三元制’教育中国山东示范基地”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2.
“天下”析     
<正> 对贾谊《过秦论》上篇中的“天下”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在本篇里,作者把‘天下’和‘秦’基本上作为对立的两方来对待,‘天下’和‘山东’‘诸侯’‘六国’‘九国’的含义大致相同。”细读《过秦论》,我以为这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一则“教育感悟”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了,这让我兴奋不已,也给一个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年轻教师莫大的鼓励。 那一则“教育感悟”是由一个同事的鼓励开始的。她在看《山东教育》时说:“你看这‘教育感悟’写得真好,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的,他们体会得很到位,很深刻。”我接过来,认真看起来。这些“教育感悟”都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认识的升华,读后确有启发。我说:“我们能写出这么好的感悟吗?”  相似文献   

4.
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御体系具有现实意义。防御体系是由学生、家庭、学校、区域四方为预防和应对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而构建的目标一致、策略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包括“识变:觉察‘瘾’情,筑儿童青少年网络预警墙”“应变:直面‘瘾’势,建儿童青少年网络防护网”“求变:攻克‘瘾’头,拓儿童青少年网络援助台”。我们通过“网络成瘾”防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帮助欲罢不能的学生走出虚拟世界,与正常生活接轨,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六期刊登刘继武同志撰写的《教育学要加强‘中介’的研究》一文,此文提出:教育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理论回到实践,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不解决,就会使人感到教育学无用(或不会用)。”笔者是颇为赞同这个观点的。但此文还没有展开论述为什么需要一个‘中介’,需要一个怎样的“中介”。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必须有一个过程,不能直接搬用,即必须有一个由教育主体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实践的具体情况(条件)所建构的并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的能动‘中介’——超理论、超经验、超具体教育历史的优化模式的过程。本文仅就此看法,给以粗浅的阐发,有待于读者的指教和引起  相似文献   

6.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7.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9.
袁青 《学前教育》2021,(7):12-14
前两期连续展示了浙江省“安吉游戏实践园”的在线教研现场,探讨了“有逼真的场景才是‘真游戏’吗”“规则游戏是‘真游戏’吗”的问题。本期,我们将探讨最后一个问题“教师介入的游戏还是‘真游戏’吗”。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11.
小语十一册,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里这样写着:“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常常用‘他想’、‘好像’、‘仿佛’一类的词引出”。很显然,这里的“好像”“仿佛”是引出联想的书面形成的特有标志。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则不妨称之为引起联想的“牵系语”。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职业》2005,(3):i001-i001
“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探索”项目是由广西师范学院社科部主任曾令辉副教授主持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紧紧围绕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立足点,以更新“两课”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  相似文献   

13.
张弛 《教育》2014,(5):56-57
《“‘定’中学”的实践研究》是笔者申报并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最主要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定”和“在‘定’中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断层”一词在报刊及广播电视中屡屡出现,已不局限为地质学的术语。如“教师队伍形成‘断层’”、“科研人员出现‘断层’”、“政工队伍产生‘断层’”、“领导班子存在‘断层’”的说法以及“人才‘断层’”、“学术‘断层’”等语句,  相似文献   

15.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问题提出”作为教学手段、学习目标和评价工具,兼具教、学、评三者功能于一体。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借助基础性问题提出和发展性问题提出,围绕“以‘问题提出’为教学手段,架构教学活动;以‘问题提出’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能力;以‘问题提出’为评价工具,分析学习效果”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知识》1993年8期《“东西”一词渊源趣摭》一文认为,“东西”一词用来指事物源于盛温如回答朱熹的问话,即为什么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盛温如(误为“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属‘木’和‘金’的物品,我这篮子里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之类的物品,我这篮子岂是装得,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我们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建设百所项目学校之一,由本人主持申报的《“发掘‘三名文化’,打造‘责任教育'”实践研究》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在特色高中建设方面的初步设想是:以深入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为抓手  相似文献   

19.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20.
大白鹅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忽听窗外两只鸡在激烈争论,便放下笔和本走了出去。“唧唧唧,”大黑鸡见了大白鹅先叫道,“我说‘星期’是‘礼拜’,‘礼拜’是‘星期’,他偏说不是。”“唧唧唧,”大白鸡脸都红了,“我说‘礼拜’是‘礼拜’,‘星期’是‘星期’,两者有区别,他偏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