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的使用以及与相关敬语的联系倍受众专业人士的青睐,且之于初入门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在日本社会中,授受关系不仅是一个授与受的动作趋向,更关系到人与人的亲疏观念,尊卑意识以及深埋在日本社会的文化理念。中国有句古谚语,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里,笔者就引以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个“授”字为切入授受关系的引子,首先,对授受动词中的“くれる”和“もらう”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授受合一"是现代教育的价值旨归,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授受分离"的现实困境。通过教育目标同构、教学内容优化、构建"对话型"课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式构建"授受合一"教学模式是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4.
谢好 《考试周刊》2009,(10):36-37
在汉语当中没有和日语的授受动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授受动词的正确使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此外,正因为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尽管学习者在语法上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但是在结合语境正确应用上却很困难。特别是在“依赖表现”当中,更容易忽略或误用授受动词。本文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当中“依赖表现”的异同来分析日语学习者在“依赖表现”中误用授受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外意识”在日语授受动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关系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繁杂的语法概念很容易导致用法上的混乱。然而,如果能够打破语法教学常规,从日本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考察授受关系,在教学中引入"内外意识"的概念,就能使授受关系显得简单明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减少学生对授受动词的误用。  相似文献   

6.
[てくれる]句的前续动词的性质和说话者是否参与事态,决定了句中行为作用的授受和恩惠的授受是否同时存在,及同时存在时其方向性是否一致。但无论何种情况,说话者都是恩惠的接受者。因此可以说[てくれる]的恩惠性不是拘泥于事态中的施动者、受动者,而是反映了说话者对事态的恩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单向度”性精神危机呼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人的“单向度”性精神危机呼唤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 ,回落学校德育的目标 ,改革传统模式化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应当实现三个“回归”,不放过能让学生受到情感冲击的机会,使德育生活化,融入教育的整体之中,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文针对日语学习者对授受动词的掌握不足,运用对照言语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中日两部原著作品及其译著的对比研究,"日语的授受动词「もらう」"与"汉语的‘要’‘讨’"对应所具备的条件做了详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10,(10):41-43
箴言一:赏识引导 不吝赞赏。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是受外界暗示的。如果我们常常赞扬他们,用微笑的表情和欣赏的语气去鼓励他们,学生们受这些积极暗示的影响,就会更加追求上进。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祝贺你”“棒极了”或者一些表示欣赏和亲昵的肢体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行,却可以给学生一种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1.
王蕾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54-155
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用法是一大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授方法一般都利用叙述的角度,即用"立场"来说明和解释这些词的用法和相关句型。然而,对于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所谓叙述的角度——"立场"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掌握和熟悉的问题,因此,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从"限定"的角度来讲授这些词,学生能很快理解并应用。本文拟从"限定"的说明角度出发,谈谈如何从"限定"来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现在对西方社会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是其中不可不读的著作。在该书中马尔库塞描绘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技术成了新的控制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统治阶级的一切行为也就获得了合理性的存在。以至于社会的语言被全面控制,政治领域也只有单方面的力量存在,人们普遍获得了一种虚假的幸福意识。文章在此基础上还对该观点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并且阐明了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授受表达是颇具日语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了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日本人"强调受恩"、"避免施恩"的交际原则使授受表达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授受表达成为了日本人喜欢的表达方式。"Vテアゲル"因为有施恩于人的语义特征,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分析授受表达"てあげる"句中的礼貌原则体现,以期对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宁夏本土回族摄影家王征的《最后的西海固》围绕着宁夏西海固地区开始了专题式的影像采集。西方哲学语境下的"回归"和"他者"这两个主题都不同程度地在《最后的西海固》中有所体现,本文试图以"身份"为线索,沿循"回归"与"他者"这两个维度,探寻其中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白晶 《考试周刊》2013,(13):77-78
认知语言学认为,发话者不仅是"说话的主体",还应关注将事态语言化前作为认知的主体,把握事态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这一过程哪种语言都相同,但语言不同,语言化时使用的表达方法和把握事态的方法也不同。日本人把握事态有何特点,怎样说日语才算地道,作者通过论述被动句和授受动词的使用给出结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掌握其特点与能否掌握地道日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著名的“单向度理论”揭示了当代社会个人生活的发展趋势,其理论的形成与他的独特个人经历以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流露的崭新特点相关。“单向度”理论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极权主义、文化上的商品化、思维上的工具理性、批判性思维的丧失等等方面。面对个人发展日益扁平化趋势,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为单向度发展危机提供解决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前,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给课堂创造无限的空间,为课堂的迸发储蓄"势能"。课上,老师"蹲下来",与学生处在同一"高度",合作、点拨,照亮心智。课后,借助"作业"、"激励"措施,促"教育"在生活中继续,"知"向"行"迈进。这些"回归生活"的措施,让学生在生活中浸润、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澳门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本文阐述了“一国两制”与澳门回归的关系 ,指出“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是顺利解决澳门回归的基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地找到了澳门回归的钥匙 ;大陆的强大是澳门回归的坚强后盾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树立了澳门回归的典范 ;“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澳门回归终成现实 ;回归后的澳门 ,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 ,随着澳门基本法的实施 ,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人们沉醉于发达社会的物质享受,深受科学技术的操纵和控制,逐渐丧失对周遭事物的批判、否定、超越和创造的内心向度。在《单向度的人》著作中,马尔库塞从人的单向度、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三个方面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表现,提出艺术审美和文化"大拒绝"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提出"回到鲁迅那里去"之后,关于回到鲁迅本体的研究就一直延续开来。然而,鲁迅研究并不仅仅只关乎鲁迅本体,它同时联结着批评家和公众自我,是一个动态的逻辑过程。本文以此立论,对"回归鲁迅"、"回归批评家"和"回归自我"三个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以此期待产生文学理论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