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假冒伪劣”产品大曝光黄羊,黄梅九十年代的今天,神州大地改革大潮,犹如一泻千里的长工黄河卷起的狂涛巨澜,冲击并涤荡着千百年来的污泥浊水,造化孕育着无数个“聪明者”和“愚味者”。君不见“聪明者”挥舞着手中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商品,肆无忌惮地“掠夺屠宰...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3,(21):124-124
培养人是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的,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这就形成了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和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有目共睹,然而“假冒伪劣”这一市场经济的毒瘤,正以不同的变通形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强大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封闭的学校教育早已成为开放态势,这就给各种假冒伪劣以可乘之机。它们会改头换面侵扰校园,给学校和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制造障碍,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认为提高新世纪班级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根据新情况,采取新对策,少一点“务虚”的讨论,多一点“务实”的实干。“打假”就是新情况下,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视角。 我们认为: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学生中间表现出的假冒伪劣是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以其隐蔽的形式对学生未定型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侵袭。它以精神形态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心灵中去,体现在学生不假思索的不良行为上。这种“班级假冒伪劣”如  相似文献   

4.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监督和查处,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和小额仲裁机构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是铲除“假冒伪劣”这一社会毒瘤,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也谈“打假”倪军仓读了《学校也应“打假”》一文(载本刊1993年第12期),深有同感,也想说几句。学校中的“假冒伪劣”的滋生、泛滥、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因而,对学校中出现的“假冒伪劣”进行“打扫”,确是一件大事。假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场轰轰烈烈的联合打假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成果捷报频传,使人们深受鼓舞。但打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方面是政府组织的联合打假,另一方面是仍然层出不穷的“毒大米”、“毒面粉”、“假药品”、“假医疗机械”……对此,人们深表忧思,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路到底还要走多远? 重拳打假 假冒伪劣盛行,其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了商品走私。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250亿元左右。某些被假冒严重的企业,假冒商品占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100%。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现在是生活在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信用度缺失,信息不对称及地方保护主义,新旧体制转型期的“制度缺陷”而导致的。提出整治假冒伪劣产品必须重建社会信用制度,完善和强化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教育揭伪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旦背离了“真实”,而要去求“美”趋“善”,那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对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应当是一道再明白不过的常识。然而“知道”与“做到”之间看来还是有着一段漫长的距离,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出现在我们的教育界、学校中了。  相似文献   

9.
为教育揭伪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傲真人。”求真务实,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旦背离了“真实”,而要去求“美”趋“善”,那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对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应当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常识。然而“知道”与“做到”之间还是有着一段漫长的距离.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出现在我们的教育界了。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与意图〕结合“3·15”打假维权活动 ,让学生学会识别正牌产品与假冒伪劣商品 ,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 ,从而自觉地进行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路与提示〕活动前准备 :一是到当地工商局(所)借来一些常见的正牌产品和对应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样品及相关的鉴别资料 ;二是由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对社会上的流通产品进行调查(或者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打假”活动) ,搜寻“假冒伪劣商品” ,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有关资料。一、假冒伪劣商品调查汇报。(一)教师可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好书在哪里?因为中小学教师阅读面有限,所以鉴赏力就受到局限,博览群书的专家的意见就可供参考。我建议中小学教师少读以至于不读国内那些假冒伪劣的学者“著”的大部头的所谓“著作”,因为它们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2.
科学本是最讲求真实性的,但也有许多所谓轰动一时的“科学成果”或“惊人发现”,实际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穿”轰动世界的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奇奇)  相似文献   

13.
张立华 《江苏教育》2004,(12B):16-16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相似文献   

14.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有趣”升华。游戏式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式的教学能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5.
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此时教师如果机智化解,课堂就会“柳暗花明”,否则就会“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6.
交流平台     
《内蒙古教育》2005,(10):28-28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到,多数学生是带着“物理难学”等思想包袱,坐在物理课堂里的。本节教学,要把学生的“沉重负担”,转变为“愉快享受”,充分体现“物理就在身边”。为此,我安排了下列“用嘴做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具有“有效”“实效”和“增效”的作用,那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就不仅仅具有“输血”功能,更具有“造血”功能。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感染、熏陶,学生就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有探索就难免会“出错”。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对此,笔者谈谈自己在实践中对待“错误”的点滴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我们经常做两车相遇的数学题,公式一套,结果就出来了。生活中的“相遇”则要比数学题难得多。我们也许天天见面,却从未“相遇”: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想什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表情是怎样的。由此,我想到语文课堂上的“相遇”——学生是否触摸到了文字鲜活的面容,看到了特别的景致,忍不住要表达“原来你就在这里”的欣喜?理想的课堂,应该有这样的“相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在课堂中很多时候需要安静和倾听,但是在低年级很难做到。有时,老师的一声呵斥也许能暂且安静几分钟,可是不久,孩子们又在那儿蠢蠢欲动了。既然压抑孩子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妨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点名堂,“动”出乐趣,在“动”中有所得,让课堂成为孩子喜欢的“动感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