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覆亡之际驻京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事变。它在全国各地、国内各个民族当中,都引起了剧烈的动荡和反响。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主要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个是由蒙古族革命志士云亨、经权等参与领导的内蒙古西部呼、包等地的反清起义;另一个是以沙俄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援为背景,部分蒙古族僧俗上  相似文献   

2.
武昌起义爆发后约3个月,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持续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垮台。辛亥革命并未按照革命前孙中山设计的革命战略进行,且孙中山、黄兴等当时都不在武昌,因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清廷统治日趋腐朽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广大民众对其失望转而支持革命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朝服制是封建专制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阻碍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因素之一。早在清王朝灭亡前,剪发易服之说就已流行。辛亥革命后,主张剪发易服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之一,人们纷纷对剪发易服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先驱者们忧国忧民的一腔情怀  相似文献   

4.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阶段,此后便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并存时期。中国在这一时期处于清朝走向灭亡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王朝期间,既有流传千古的太平盛世,也有令后人扼腕叹息的衰败没落,其中,文字狱的兴起制约了清王朝文化的发展,给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风气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对人才造成了摧残。如果说闭关锁国是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么文字狱的兴起就是推动清朝灭亡的重要因素。本文中,从清朝文字狱形成的条件和因素出发进行,对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端方与那桐、荣庆被时人并称为"北京旗下三才子",是满族中比较优秀的人才,是清朝封疆大吏中的开明改革者,亦是辛亥革命之际清朝满族大员中名气最大的牺牲者。铁路是清末社会矛盾的焦点,亦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端方本是反对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却不得不违心地去执行;其本身是反对革命的,却无意中充当了辛亥革命的催化剂,并成为一些革命党人邀功请赏的资本。因此,端方与清末铁路都成为了辛亥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朝中央权力被迫下移,作为地方分权主义两大寄存体的各省督抚和地方士绅势力开始崛起。从太平天国到清朝灭亡,地方分权主义由弱到强。到了民国时期,地方分权主义并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销声匿迹,反而一时间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主义者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双方斗争不断,最终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明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就是弘光政权。它从福王朱由崧1644年5月即帝位于南京,到次年5月灭亡,整一年时间,可谓是个短命政权。其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当时客观的政治军事形势不允许弘光政权长期存在,是其速亡的外因。 弘光政权在江南建立的时候,国内存在着三种政治力量,即农民军、清朝和明朝残余势力。三者相比,清朝刚刚封建化,政治清明,军事力量强大,清朝统治者雄心勃  相似文献   

9.
释“朕”     
辛亥革命的风暴摧垮了封建帝制。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 “朕”这个词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统治残喘到1905年,种种迹象表明它必死无疑了。20世纪初开始的新政,其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大大超过了戊戌变法,取得的成绩也非戊戌所能比拟。但功绩巨大的教育改革所培养的人才起而反对清朝,兵制改革成就非凡,新军却成了推翻清朝的排头兵,符合实际的路矿国有政策成为清朝灭亡的导火线,主观动机良好的预备立宪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所有这些说明,老态龙钟的清朝在权威资源与公信力总丧失的情况下,自己无论怎样折腾都很难激活必死的命运,做坏事更不必说,即便是做顺应潮流的好事也为千夫所指,为群众所诟骂,整个社会、整个社会阶层都不买帐,这个统治也就无论如何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 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姚以价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叱咤风云的革命气概率众起义,杀死山西巡抚,推翻了清朝在山西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时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就我所收集和接触到的有关材料,对姚以价在辛亥革命中对山西的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期望得到辛亥老人及史学界的斧正。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清末新军,是自中日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十余年间,清政府采用西方近代军制,编练而成的一支新式陆军。它是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新军的崛起,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探索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制度的演变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乃古之中州重地,是中国古代先进文明、发达农业之所在。在清朝,河南是"北五省"之一,"处中邦,接畿辅",且毗邻湖广,其地理位置对清朝统治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而且它也是清朝政府钱粮赋税的重要来源。另外,河南籍的士绅官员是清朝统治者赖以维持统治秩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者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读示意图。分析出历史特征1.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①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以及统一革命政党的组建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②1907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极大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  相似文献   

18.
翻检市面上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写得好读而又有思想的,很少.因为辛亥革命早已经过意识形态上百年的粉刷、包裹,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无话可说的话题.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乃是要重新激发起一种惊讶:有惊讶才有反思.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后,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慈禧、光绪死去后,清朝进入溥仪坐皇位、其父载沣监国摄政的宣统时代。清王朝在遍及全国的反清起义中濒临倾覆。清统治集团内部满汉官僚集团之间、皇族亲贵之间争斗激化。载沣在内外矛盾中交出权力。清王朝结束了它对中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光绪、慈禧在两天内相继去世,成为晚清最后一桩重大宫廷悬案。本文根据摄政王、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光绪起居注官等亲历"二圣"驾崩者的日记直击现场,根据各部官员、商业大亨、退休官僚、军校学员、革命党人、知识分子等各界人士的日记记载来看威权人物驾崩后的市井百态。此外,还进一步解析时人日记中记载的各种政治谣言,诸如庆亲王吐血而亡、张之洞遇刺、隆裕皇后服毒、袁世凯自杀等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却被各界人士津津乐道,以小见大,看威权人物死后的政治真空给人心造成的动荡,最终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