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热的一天     
阿笨在拆牛皮,拆着拆着觉得浑身热气腾腾的起来,他一边用牛皮扇凉一边纳闷地问吹总:“吹总,都深秋时节了,怎么天气还这么热啊?”吹总漫不经心道:“这不是天气热,是牛皮热。还好天冷了,不然你可能要挨中暑了。”阿笨看看手中的牛皮“最热的一天”,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语文报》2004年第97期“中考版”第5版刊登了2004年湖北省武汉市的一篇题为《勒着青藤成长》的中考满分作文。文章记述“我”拨开被青藤勒着的黄瓜导致黄瓜坠地一事,并由此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就是“青藤”,它们“不是我们追求自由的桎梏”,“让规矩和原则制约着、束缚着。不是自虐,而是善待自己”。该文真切的材料、求异的思维、思辩的语言使它有理由在中考中获得满分。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有些课文后面的习题中,安排了“造句教学”,其表述基本是这样的: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每每教学这一题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硬摁着脖子喝水”的感觉,每次在课堂上讨论造句时,总会出现异常的冷场。有些学生甚至看到“造句”就头疼。于是,我思考着要改变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5.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计划实施的今天,全新的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观念,伴随着新的教学理念,也出现了一批在当今显得十分时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可否认,这些时髦的教学方法确实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走样”的现象,甚至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进了“时髦”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我们实践着—教学案例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锋 《河北教育》2002,(11):26-26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犤案例一犦可不可以说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公开教学渐近尾声。屏幕上投影着一组量词训练:“一()蚂蚁,一()甲虫。”孩子们高举如林的小手,应答如流。“一只蚂蚁,一条甲虫”的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刹那间,突然出现了一种“杂音”———“一(位)蚂蚁,一(名)甲虫。”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声中“标新立异”的六岁男孩何菲面红耳赤,胖乎乎…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数学课,学的是有关“实际与计划”的应用题。由于这些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我生怕学生听不懂,就列举了许多例子。下了课,象往常一样,我坐在桌前先批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这样他们能提早把作业订正好。批着批着,发现从第一排的后面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抬头一看,那里围着好多孩子,不知在看一件什么东西。“你们在干什么,这么开心?”我边说着,边走过去。“快擦掉,快”,我听见一个孩子轻声说着,另外一个说:“没关系的。”“是什么?”“老师,阳阳把你上课的内容都录了音,他说你经常说他上课插嘴,烦…  相似文献   

9.
三点导读     
正如诗中所言,本诗也恰如“一声长叹”! 摆渡者“一辈子了”就这样“屈伸”着胳膊,日复一日重复着这单调的劳作,迎送着那来来往往的过客,将他们从此卑渡到彼岸。日月无情,风霜催人,“缓缓移动的风景”在悄悄变化,摆渡者额上也添上了道道皱纹,但是,“船是没有岸的”,摆渡者便也只能在此岸彼岸间劳作、轮回。  相似文献   

10.
熊新媛 《江西教育》2004,(20):29-29
一、优方法 CAL课件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声音和画面吸引学生.使识字教学变得形象、有趣。如学习“采”时,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解说:“采”树上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在执教班组织了一次“语学习十佳”(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的颁奖仪式。仪式举行前,先让几个学生将黑板用彩色粉笔装饰一新(黑板中央左右分两行,上行写着“九八级二班‘语学习十佳’”,下行写着“颁奖仪式”。黑板左侧自上而下写着“争取无上光荣”,黑板右侧自上而下写着“实现人生价值”),点染出热烈隆重的氛围。然后安排了颁奖仪式的程序:一、主持人(男女各1人)致开场白,宣布仪式开始。二、语教师(设立奖项,出资买奖品)为获奖颁奖。三、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四、未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五、语教师致词。六、仪式结束。  相似文献   

12.
栾玲 《考试》2004,(6):59-6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面对着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现代教学观已明显的由“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这就急需一种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于是“创造性教学体系”应运而生。为了适应这一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一个原则,两点目标,三项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81年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有一种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有一种力量始终在激励我前行:“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波澜”,“那么/就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这是徐敬亚对前方的执着与对航线的求索,它伴随着我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几乎浓缩了我20多年的全部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吉菁 《小学生》2007,(2):30-31
“西西豆,快来呀,我发现宝贝了!”斯坦鼠高兴地叫喊着。 “什么好事呀?怎么不叫我一声呢?”顿顿猫飞一般地跑了过去。 只见斯坦鼠捧(pěng)着一个椭(tuǒ)圆形的又大又白的东西,轻轻地抚(fǔ)摸(mō)着:“我捡到宝贝了,这一定是一个天鹅蛋,我一定要孵(fū)出一只美丽的天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文”轻“境”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技术改进作文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了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有利于促成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网络作文的教学设计网络作文教学依靠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按照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的顺序,…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地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交谈。“快。谁来帮帮她?”“我!”“我!”两个同学急忙搀起她走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18.
陆欣 《新作文》2004,(7):30-31
传统的作教学在取得很多成绩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多年来许多语教师,在作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以“升学、考试、分数”为目的。经常忽视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情感。因此,在这种“功利”思想指导下.一批专事章法、决窍的作指导出笼了。一条“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捷径被发现了……师生双方都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一种是“教学中心论”。这两种做法都不能使效果达到最大值,本文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基础,目标及衡量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教育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不足。不存在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东方教育的过分死板过分强调统一和西方教育的过分自由过分强调儿童天性,均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当“应试教育”扭曲着中国教育的每一根神经的时候,当我们历数着“统考”和“分数排队”的“罪过”的时候,德国的教育官员却正在为教育质量的下滑而大伤脑筋。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摸索到的出路竟然是要搞“统考”。我们的“死胡同”,竞成了他们的“阳关道”。孰是孰非,谁能说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