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梧先生(晚年自号蕉窗老人)国学根基颇为深厚,勤于著述,诗词多有佳作。有的咏史怀古,有的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忧患爱国之情。其作品对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视、打牌、聊天、参加宗教活动、赶集等。文章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空闲时间等。另外,就如何丰富农村老人的娱乐生活提出了建议: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监管;社会应创设敬老环境,群策群力;家庭应增加精神赡养,亲情陪护;农村老人应传承民间文化,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3.
如何保障高度流动的儿童接受教育是美国近10年来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的流动儿童有着多种背景,他们有的是跨区务工人员的孩子,有的来自于暴力家庭,有的是父母工作不稳定和家庭高度贫困,有的则来自军人家庭或者移民家庭。早在1994年,美国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当时就有50万孩子在小学1年级到3年级期间换过3所学校。3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换过学校。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日本多数学生从高中时就开始打工,到大学四年级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过打工经历。学生有的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的为了充实生活或积累工作经验和学习社会知识,而更多的是为了手中多些零花钱。打工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很高兴,像是过节一样;有的不大情愿,但还是去了幼儿园;有的像生离死别,简直哭成了泪人;有的大哭大闹,就是不进幼儿园的门。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几个小镜头吧!  相似文献   

6.
黎凤芬 《教师》2011,(25):126-126
来讲学的两位老先生居然都超过了七十三岁,起初我们满以为他们也就五六十来岁吧!我们找寻着七十多岁老人该有的痕迹,可分明定格的是腰杆挺直、黑发不乱、双眼清亮、声音镇定,两位老人从飞机口、火车门爬上爬下辗转于北京、长沙的身影在我们前方晃悠……  相似文献   

7.
家庭对老人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行为支持和情感支持。"支持"的实质是家庭为赡养老人需要投入时间和经济资源。基于福利分析模型,时间—经济投入的多少决定着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投入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密切关系。从现实出发,家庭支持是保障和提高农村老人福利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也需要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二者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多角度作文,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时,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工作认真负责,就写妈妈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艰苦朴素,就写妈妈勤俭持家;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爱学习,就写妈妈晚上坚持上电大学外语;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尊敬老人,就写妈妈热心帮助…  相似文献   

9.
青春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现象非常普遍,调查显示,我国有55%-65%的家庭采取隔代教养的方式。所谓隔代教养,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老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教养形式。隔代教养现象如此普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有的夫妇离婚后,为不影响再婚,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处的;有的夫妇工作繁忙,没有办法照顾孩子,而把孩子交给父母的;也有父母没有教养孩子的经验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的;更有老一辈出于疼爱子女,主动抚养、教育孩子,为年轻父母分忧的……  相似文献   

10.
随迁老人是指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为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原来的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适应异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处理好家庭产生的矛盾,成为随迁老人在新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迁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属于边缘群体,他们面临很多困难,却很无措,子女要多人沟通、多关心他们,社会要关注和关怀随迁老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课外生活相对单调、贫乏,因为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他们生活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人,还是思想相对保守的农村的老人,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照顾就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是不太重视的,因此这些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尤其是家庭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淡薄,不要谈外出游玩,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了,就连最基本的课外书都难得拥有,所以一到写作课,学生就无比害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是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正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明确的101条基本教育建议,既有精彩的案例与科学的理念,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是一本值得父母阅读、学习的书籍。许多家庭问题的发生,都和家庭缺乏沟通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孩子对父母疏离,有的孩子爱说谎,有的孩子人格上有缺陷,如果他们能够经常和父母沟通,他们也许就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在代际交往中,常常听到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在相…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一年级儿童,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学习数学而言,有的入学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有的则不然。面对种种差异,如何从儿童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恰当地组织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他们学得比较轻松,又比较扎实,对于第一学期的  相似文献   

14.
不悔     
人的一生好像总有些悔的。就如比利时人调查的结果显示:有的老人悔"少壮不努力",有的老人悔错误的选择,有的老人悔未能实现的梦想……调查虽只是一国,但我想全世界的老人悔的内容大同小异。而让人感慨的是,为什么没有不悔者?为什么人们不同的人生在"悔"上竟有如此相似的轨迹?①  相似文献   

15.
仁岷 《学习之友》2006,(10):31-31
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赡养方式中,由于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高达69.0%,在农村为59.9%,因此老人的赡养也就以分开居住,经济和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与老人同住赡养老人是一种补充方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2001年平均每月为父母(公婆)花销123.85元,而农村居民在2001年全年为父母(公婆)的平均花销是463.76元;城乡子女更多强调对老人物质照顾的满足,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6.
贺珍 《陕西教育》2011,(7):37-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家长都出门去打工.有的在附近.有的则在外地且常年不回家.孩子就由爷爷、奶奶看管,而老人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教育关心较少:在家的家长对孩子要么太严厉.把打骂当作教育;要么则不管不问.称之为自主发展.其实是放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我所说的家族是广义的,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家庭和氏族。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们对家族与婚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主要是受着神学说教的影响,当时认为家长制家庭是从来就有的家庭形式,并把它与资产阶级家庭形式等同起来。但到了1861年瑞士罗马法学家巴霍芬发表了《母权论》一书,提出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学首先是一门家庭人际关系学,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从“核心家庭”到“三代同堂”,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每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在追求着两个字:“幸福”。幸福是什么?对家庭而言,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状态,又是一种内在品质,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外部状态易得易失,内在品质却相对稳定。家庭的物质是外壳,精神是内核,没有内核的外壳容易破裂。  相似文献   

19.
曲兰  邱健 《科技文萃》2000,(10):118-120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老人1.26亿.即以城市老人而言,就存在着"空巢"家庭、精神赡养、疾病缠身以及本文所讨论的丧偶老人的情感、大家庭的"老少倒挂"等问题.老人是社会的功臣,也是家庭的财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共同关注老人话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初春,一场人类前所未有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袭击我国大地,至5月中旬我国仅只大陆就有25个省区5000多人发病,200多人死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些人倒下了,但绝大部分的人和家庭都安然无恙。在因外出或其他一些无法预料的原因而被“非典”感染的家庭,有的全体成员悉数发病,就连孩子和老人也不能幸免,而有的家庭,除被感染者本人外,其他家庭成员却无一发病。“非典”考验着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考验人们的健康观念、健康行为和身体素质。现在“非典”疫情虽有所缓解,但危脸还没有过去。但是,适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抗“非典”斗争,甚至今后一生的防病保健大计,则足十分必要的.下面仅就非典”对家庭健康教育的被训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