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结论表示的是该学科的结果,而过程则体现着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与过程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就有什么样的探究结论。结论的获得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然而,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重视结论,忽视知识的发现、探究过程。对于数学概念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的教学,并没有按照“问…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本人在地理学科尝试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教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提出问题——感知材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式。  相似文献   

3.
<正>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过程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物理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是它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物理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才能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物理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利用探究方法去开展一系列探究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既有共性,又要体现各自学科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实现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同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由学科自身的矛盾决定。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进行探讨。一、生命性是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生物学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因此,生物学教学过程始终应以生命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体现生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课程的总目标是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去实施科学教学,不断探讨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过程性知识角度看,概念教学应使每一概念体现出过程与结果的双重价值;从数学本身来讲,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本文以《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为例,从还原概念生成过程、分层促进概念生成,引导学生思维归纳建立概念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概念过程性教学。  相似文献   

7.
蒋娟  张淑君 《教学随笔》2007,(12):30-31
语文学科是一门时代性、人文性、工具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难点既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在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异性上。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各类综合性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是教师与学生智能与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在阅读开始时,学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即通过该次阅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指导、制约着阅读过程的展开,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传统教育教学把知识当成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应用;重模式,轻思想;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为适应时代发展,笔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颇有见地的文献,感悟出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学科加强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对于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目前存在两种极端观点:一是认为研究性学习既然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在学科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再去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认为随着人类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应成为主流,所以学科教学主要应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形成这两种极端倾向,是由于对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门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门课程,它是在课…  相似文献   

11.
三点式阅读     
研究性学习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是一种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学习,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实际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况下,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目前初中教学状况而言,让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胡彩芳 《辽宁教育》2000,(12):38-40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所采取的教学环节以及这些环节间的组合方式的一种体现。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发现教学(DISCOVERYTEACHING)为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思维结构特点进行,从学科内容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达到掌握学科结构的目的”布鲁纳把这种与课程结构相应的一套教学方法称为发现法,又称发现教学。其一般过程是:提出学习课题激发探究;拟定各种设想,假设或解决方案;验证与探索问题的答案;做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发现教学由于体现了“创造性学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4.
《观察蜗牛》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观察、仔细地观察,并理性地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该课知识难度不大,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的价值是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能力。让学生有观察和描述的机会与途径,经历一次扎扎实实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李红艳 《黑河教育》2012,(12):25-25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相互交流,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以其多元的考察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探究过程,同时也会影响到评价体系的变革。那么,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机制,如何实现其良性运转呢?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了"体质健康与学业水平关系的探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解释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讨结论合理性的基础上改进模型。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发挥了线上教学"突出过程性"、线下教学"体现真实性与深刻性"、融合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组合优势,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课改中“形式主义”的出现是因为很多不懂学科教学的人在硬性指挥教学造成的。课改的很多内容,是需要研讨和反复实践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令人痛心。例如,为了体现课改理念,各地常常推出一些研究课、观摩课,这些探究课有多少是在真正地引导学生探究?“小讨论”“小实验”“小阅读”“小表演”“小展示”,“小动画”充斥课堂,这些“小插曲”出现的价值,许多是使一节课在形式上显得丰富多彩,却无探究之实!部分教师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往往不是想怎样将“探究”落到实处,不是想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想怎样才能“出彩”,怎样才能与众不同!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精彩课,也只能说是欣赏罢了,因为很多课并没有什么示范指导价值,可重复性不强。例如,为了体现探究,  相似文献   

19.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20.
探究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从现实生活和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与接受性学习一样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下面就是在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