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和写作》讲了应用中书信一单元后,要进行写作练习。借此机会,我让学生将信写给我,而且是写给我的“坏话”,指出我的不足。等到学生的作交上来,一封封热情扬溢的书信,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呈现在眼前,“老师,班级工作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您心太软”,“您并没有深人了地了解我们”,“别在众人面前批评我们”,“上课应该给我们更自由更活跃的空间”,看着那一封封信函,我深为感动,因为这是“心灵的对话”呀!.  相似文献   

2.
赵芳 《早期教育》2005,(3):20-20
星期一早上,我一来园,军军、源源、佳佳等小朋友就围着我说:“赵老师,赵老师,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我看到你和孤儿在一起。”“我妈妈说你领养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小妹妹。”“我看到你做了爱心妈妈啦!”……他们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真的?赵老师上电视了?”“可惜我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3.
燕居丽 《山东教育》2005,(19):34-35
“丁零零……”随着清脆悦耳的铃声,我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因为这节课我要上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作讲评课。“报告老师,门把手掉下来了!”随着这不协调的声音,我发现那么粗的一根钢棍竟然倒在地上,顿时火冒三丈,声音提高了八度:“谁干的?”在我的斥责声中,平时最老实的任朋胆战心惊地站起来,大气不敢出:“老师,我弄的。”  相似文献   

4.
“志当存高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经典的理想前途教育思想曾广泛流传,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去奋斗,鼓舞多少有识之士去求索。而今,在学生中听到最多的是“不给他学”、“我爸是老板,我学不学没什么用”、“我爸我妈没本事,学好了考上也读不起”、“学习不如上网吧有意思”……这些言行恰恰证明了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决不仅是理念,而应成为一个真切的实践。今天的教学策划,决不能再把时间消耗在编制“教案”上,“我在教语文”的观念必须改变成“学生在学语文,我在服务”,你在挖空心思编“教案”,学生才不管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课堂上师生相离,教学相背。要策划,那就要从“效果”出发,以学生“学习路  相似文献   

6.
我努力向我的启程方向搜寻,试图寻找到我的精神之旅的起点处所烙上的印象。结果是:“狼来了”的故事,“岳母刺字”的故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萤囊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还有“半夜鸡叫”的故事和刘学的故事。这,可能与我的做小学教师的父母有关。  相似文献   

7.
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龙,你快评中职了,有发表的论文吗?”一天的晚上,和蔼可亲的王主任关切地问我。“没,没有,我哪有那么高的水平,我的文章登不上大雅之堂!”主任瞅了我一眼,可我感受那分明是在狠狠地瞪我,“不写哪知不行,不写永远不行!”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不想说我教育上的成功之处,只想谈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几次“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时时为我敲响警钟。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些“失败”时时提醒我,在处理班务时要少几分幼稚多几分成熟。  相似文献   

9.
在前不久举行的“让我们更好地相处”主题班会上,我设计了一个“与班主任对话”栏目。“对话”中,一个女同学向我提出:“老师,在初中一次考试后,我向数学老师请教我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不好,没想到他却回了一句‘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数学成绩从来就没好过’,我听后十分难过。请问,您怎么看这件事?”我愣了一下,一是没  相似文献   

10.
爱心呵护     
“哐”、“当”、“啊——”一连串声响把全家人的目光拽进了厨房。厨房里,我直愣愣地站着,盯着眼前的一切懵了。丈夫和女儿急忙冲进来,原来灶台上的抽油烟机掉了下来,砸翻了一锅即将烧开的水,正好浇在了我的腿上。“烫着没有?”这时缓过神来的我才感觉腿上热辣辣的。巨大的声响把好心的邻居也招来了,隔壁阿姨是个医生,赶紧让我去卫生间冲洗双腿,并说尽可能冲时间长些,面积大些,我一一照做。之后,她给我一支烫伤膏,让我涂在烫伤面上。由于处理即时、得当,没有上医院,我的腿很快就痊愈了,现在腿上已看不出烫伤的痕迹。 …  相似文献   

11.
“老师,我大姨妈来了!”我正在专心致志摆弄着分子结构模型给台下的学生们讲解,被一个意外的声音打断。那声音来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我停顿了两三分钟才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回过神来。我恼怒地盯着倒数第二排站起来的那个女生,没好气地说:“你大姨妈来和你有什么关系,现在是上课!”台下有人吃吃地在笑。女孩的脸红扑扑的,一条乌黑的长辫子优美地垂在已经丰满的胸脯前。她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局促不安。我又瞪了她一眼,她才怯生生地坐下。课后,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抱怨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课堂上竟然要求去见她的…  相似文献   

12.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13.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道的问题。无论是从“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以祭道。往深层揣摸,我恍然发现,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于漪那里,也许变的只是一种提法而已.而内在的原核好象一直都是根深蒂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特定的中国语境中,于漪与其说是一位语老师,不如说是一位挺立在语教育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4.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李伟急匆匆地闯进办公室,大声嚷嚷着:“范老师,错了,错了!”我愕然地望着他说:“什么错了?讲清楚些。”“渔网的‘渔’应该是没有三点水的!”我的脸顿时晴转多云起来,为了这个词,我在课堂上已讲过两遍,难道这家伙一遍都没听见!望着我悻悻的神色,李伟迅速从背后掏出本书,肯定地说:“老师,字典上的‘鱼网’没有三点水!”我接过《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15.
许楚翘 《小学生》2005,(6):40-40
我的快乐在哪里?每天学学学,写写写,快乐到底在哪里?虽说还能玩些什么,可是没意思。英语课我不想上,可我爸非要让我上。我说:“能不能学点别的?”刚说完就听我妈说:“不——行!假期作业两个星期就得做完。”……  相似文献   

16.
陈景秀 《山东教育》2004,(19):32-32
放寒假的最后一节课上,我在给学生们发奖状。“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获得学习优秀奖”,“平时干值日认真,劳动积极的同学,被评为劳动能手”,“在学习上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获得学习进步奖”……我宣布着获奖的同学名单,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17.
陆春雷 《上海教育》2006,(1A):55-55
刚上完课走进办公室,就有个学生拉住我着急地说:“陆老师,我们班级的黑板报刚才在上体育课时不知怎么被擦掉了一大块!”我跟着她走进教室。一看,果然黑板报的右下角被擦掉了一大块,“缺口”是那么的醒目。这时,宣传委员走了过来说:“陆老师,我看还能补救,还是赶快将它补好吧,明天就要进行黑板报评比了。”我点了点头:“那就要辛苦你了!”“没事。”宣传委员说着就拿来了粉笔开始补了起来。不一会儿,在她的巧手下,黑板报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张雪 《幼儿教育》2003,(4):39-39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儿子今年就读于我园大一班。儿子平时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可是有一天早上,我催促儿子快点起床时,儿子却慢吞吞地吐出了一句话:“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连问了几声:“什么?什么?你说什么?”儿子又重复了上面那句话,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为什么,最后儿子说:“这  相似文献   

19.
李本英 《四川教育》2005,(10):46-46
一天,我班张倩和王小莉两名同学为座位争吵起来,原来王小莉做作业时超过了“界线”,胳膊伸到了张倩那边的桌子上,我定晴一看,班上几乎所有的桌子中间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界线”。据班干部介绍,这条横亘在同学们之间的“楚河汉界”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同桌之间都有“互不侵犯”的默认,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的研究表明,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认为批评在“时间段”的时机选择上应有“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