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的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幼儿、关注幼儿需要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已有了一定的落实,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建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建构积极的师幼关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幼儿园的现状做冷静思考,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以这样说,师幼互动的状况决定了幼儿教育的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的确,幼儿教育本身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幼儿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主动发起的互动能力,且对教师发起的互动也常不能积极的呼应,教师若引导不当,幼儿很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为此,我在小班音乐活动实践中大胆尝试,逐步建构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相似文献   

4.
“接住幼儿抛出的球”是意大利瑞吉欧一艾米利亚人在谈到幼儿教师角色时喜欢用的一句隐性比喻,其喻意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先知先觉的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运用自己的机智和策略使教育活动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幼关系。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将着眼点从过去重视老师怎样教,转为重视师幼关系、师幼互动上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翁惠 《教育导刊》2005,(5):11-14
现代儿童观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接受影响的人,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主体.他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兴趣和需要,通过自主的探索,与教育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己发展的权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教学资源的生成提出了明确要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宜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7.
张雪 《教育导刊》2004,(14):8-10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基于课程内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引起的认知、情感上的相互作用。维果茨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教育是双主体间的对话过程,没有互动的教育将很难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蓉 《考试周刊》2011,(87):232-23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积极有效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较好的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许多教师已经有了通过积极和谐的互动来提高教育有效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推进,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有益补充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集体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当前很多的幼儿园中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设计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而如何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扬集体教学活动之长,避其所短,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幼儿教师深入思考,不断研究。本文拟从观察自己和他人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等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0.
张晗 《早期教育》2013,(9):48-50
集体教学活动是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且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幼儿和环境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三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三者之间互动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痕,即做到“润物细无声”。通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互动无痕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充分了解幼儿是实现互动无痕的前提;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是实现互动无痕的基础;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是实现互动无痕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学机智,是实现互动无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徐宏 《黑河教育》2013,(11):79-79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行为不断改善,不少教师也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有些消极和被动。那么,在幼儿园活动中,该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关注幼儿需要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建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并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尝试出幼儿园活动中积极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四步曲。  相似文献   

13.
李会云 《文教资料》2010,(9):160-161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很消极和被动。  相似文献   

14.
马娥 《教育导刊》2006,(9):35-3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倾向,这影响着游戏教育活动的效果;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高控制,影响着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随机观察,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作了一些探讨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幼儿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喜欢的一句隐喻。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往往不能敏锐地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把它很好地抛给孩子,这样,孩子抛过来的“球”就在一瞬间丢失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赵淑敏 《山东教育》2002,(36):18-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锐意改革、探索、创新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晶,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它所体现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对幼儿园教育性质的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十分重视。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教育法》、《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均对幼儿教育的性质作出较为…  相似文献   

17.
教师权威在幼儿园这个较为特殊的教育机构中,发挥作用的基点是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的发生,无论是其内隐性或外显性,均在师幼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幼儿园中的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基于社会教育制度赋予的教育权力和本人的内在素养、人格魅力而产生的且能为幼儿所认可接受并对幼儿发展产生作用的影响力…。从一些专家对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8.
“接住幼儿抛出的球”是意大利瑞吉欧幼教人在谈到幼儿教师角色时喜欢用的一句隐性比喻,其喻意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运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王月霞 《教育导刊》2006,(10):23-25
观察可以使你了解幼儿的游戏、幼儿的表现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对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并加以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地管理幼儿游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我们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其中“引导”和“感受”需要教师预设,而更多的需要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反馈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