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因素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影响因素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儿童人格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对家长和保教机构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和谐家庭是培育丰富人性的肥沃土壤和儿童健全人格塑造的关键场所。“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正是源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及家庭职责的缺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城乡隔离,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家庭美德来构建农村和谐家庭,从而塑造儿童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和谐家庭是培育丰富人性的肥沃土壤和儿童健全人格塑造的关键场所。"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正是源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及家庭职责的缺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城乡隔离,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家庭美德来构建农村和谐家庭,从而塑造儿童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创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创新型国家要基于作为社会原子的个体的和谐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和谐创新,建立和谐创新型国家需要和谐创新型人才,和谐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儿童抓起,教育、教学应依据和谐创新人格特点,培养创新人才,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战群 《华章》2013,(20)
家庭文化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至关重要。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问题重视起来,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亲子交往与儿童人格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人格的早期生成主要取决于父母,是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亲子交往中将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注入了儿童的心灵。因此,发展儿童人格中的自主性向度必须有效地建立起民主的亲子关系。 1、尊重——自我确认传统亲子关系的一大弊端是父母对子女的占有性,这种占有性剥夺了子女的基本权利,将其物化为私有财产,从而消解了儿童的自我意识使其陷入僵化的“无我”状态。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立足于自身的时候,才在自己的眼里是独立的,而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算是立足于自身。”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人的个体本质的根本体现,自我意识的觉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家庭和谐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社会生活的层面看,女职工既要参与方方面面的社会活动,还要担负起家庭生活的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人格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场所,所以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父母教育观念、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四方面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金玲 《文教资料》2008,(8):151-152
家庭环境是人最初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家庭环境中,硬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它对儿童人格形成的作用有限.而家庭软环境关系到人的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发展起着更直接更根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宝忠 《家长》2014,(8):55-57
家庭阅读是儿童爱上阅读的起点,是儿童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健康愉快的家庭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8,(4):33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若阶段性任务完成得好,就能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反之,就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4—6岁的阶段任务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这一年龄段中,一些过于内向、依赖性太强的孩子较适合入全托幼儿园,因为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高等教育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大学生和谐人格进行了界定,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结构、实现机理和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微观探讨,并提出了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和谐家庭关系的含义】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儿童赖以成长的家庭,主要由父母、祖辈、儿童自身、儿童的兄弟姐妹和其他有关人员等家庭成员组成。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关系的状态,影响着儿童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保证。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家庭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阐明和谐高校的构建关键在于广大师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指出高校和谐人格的具体内涵应包括理解包容的态度及行为、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及践行能力、诚信友爱的理念及履行、促进高校充满活力的创新及协调能力、维护高校和谐有序的完备知识结构及良好心理素质,提出和谐高校的构建应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课余活动空间的广泛拓展、关注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格境界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而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和谐的人格。而和谐人格是青少年理想人格,是“人在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一系列素质与品质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状态,它是指人、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的一种人格行为”。青少年和谐人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沛 《中国德育》2006,1(1):9-13,62
人格是人的规定性,社会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从儿童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人格。儿童的人格,处于全部人格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和稚弱性等特点。肯定儿童的人格及其特点,才能实施“人格化”教育,才能使儿童的“人格权”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培养和谐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建设的大主题。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和谐社会的根基,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乃至人格养成造成巨大冲击。这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培育和谐发展的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和谐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等要素处于完整、平衡状态。和谐人格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建构。和谐教育是指多方面与多方式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通过和谐教育建构和谐人格的目标是协调精神属性,使人格中的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等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谐的社会要靠和谐的人格作支点,和谐的人格呼唤竞争与诚信的和谐,独立与共处的和谐,承继与创新的和谐,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智商与情商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