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霞  王敏 《山东教育》2009,(7):57-59
《秋天的雨》是一篇内容丰富多彩、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往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值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饱含浓情,巧妙选择秋天里的各种景物,描述它们的变化与特点,再现了秋天的独特之美。全文意蕴隽永,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3.
李克进 《山东教育》2007,(10):30-30
《鲸》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种类、进化及生活习性。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了解鲸,感受写法,又要接受情感熏陶,最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呢?建议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从激趣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具体的情境中拓展、升华、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寓言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很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文章通过小动物们争议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说明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动动脑筋,亲自尝试一下,不要只听信别人的话。教学这篇文章应该让学生通过读、思考来感知课文所蕴涵的深意,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霞 《山东教育》2007,(7):60-61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古代童谣,描绘了春天郊外的乡村美景。本课安排在汉语拼音学习以后,是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但从现在的学情来看,本课的识字任务并不太重,教学本篇课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中读文识字,培养语感,为朗读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6.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共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幼时家贫,无奈“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和知识的渴望。根据文章特点和对五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学习要求,可组织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9.
孙艳云 《山东教育》2005,(28):24-24
《给予树》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脉脉温情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表现了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来体会金吉娅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为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晓华 《山东教育》2005,(25):27-27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呈现,语言优美、比喻形象,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虽然篇幅短小,却出现了9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的4个字,因此,指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有感情朗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1.
《检阅》一课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思路清晰,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2.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中华儿女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时应充分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课后拓展整合等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其提高阅读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孙媛媛 《山东教育》2005,(28):22-22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或记叙古代名入故事,或展现神话传说.或咏叹历史建筑、历史名画,美不胜收,益人情智。这些课文的描写都从不同的侧面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宋刚 《山东教育》2005,(28):23-24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做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6.
宋婧 《山东教育》2014,(11):25-27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学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来展示一下吧!要认真书写,细心地读题和答卷哦!祝你成功!  相似文献   

17.
张华英 《山东教育》2008,(10):25-25
《金子》是一篇情节起伏、具有深刻寓意的课文。讲的是主人公彼得一开始要找的是物质的金子,而后来他得到的却是经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脚踏实地勤奋劳动”这一无价的精神世界的“金子”。从而阐明了“金子”的真正意义应该代表着勤劳,代表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懂,要让学生明白的还是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黄山奇石》是篇写景散文,它把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富情趣。根据课文特点,可以按照想象贯穿始终,在读文、观图、说话、表演等多种活动中领会“神奇”的思想,组织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
王燕 《山东教育》2005,(25):31-31
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集市与超市》是一个开放单元,开放单元的目的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教学时,应根据当地实际,确立教学的侧重点,如农村孩子对集市比较熟悉,就以集市为主要学习内容,适当认识超市;城市学校则以超市为主要学习内容,拓展了解集市交易的一些特点,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