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勤写日记,有助于我们关注社会、留心生活、内省心灵,又可以丰富情感,拓展思维,完善人格。作为语文教师,大都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日记写作指导。可是,在检查日记时总会发现,其内容要么“无病呻吟”,要么说“今日无事”,要么随意摘抄一段,以应付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很薄弱,教师上起课来很吃力,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特别是写作课,写起作文更无从下手。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很难,考试的时候,要么不写,要么乱写几句,要么干脆将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摘抄一通.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每个不同程度的高中英语学习者"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基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这一理论,笔者主张采用摘抄法。摘抄法是一种能让学生不断吸收i+1的有效输入的优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摘抄i+1的句子。另外,教师要引领学生内化摘抄本上美文美句。巧用摘抄法可以促使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激起一阵又一阵的学英语热潮。  相似文献   

4.
陈宇春 《江西教育》2001,(11):34-34
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绕了一些弯路的我开始反思: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我想起了读初中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天做摘抄,内容随自己喜好,三年的摘抄本厚厚薄薄加起来也有十来本了,我把它作为成长中的一笔小财富,珍藏在箱底,至今还一直保持着摘抄的习惯。我想,正是那时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才有了今日对文学如此浓厚的兴趣。现在为什么不能把这么好的方法传授给我的学生呢于是,当新的一届学生到来时,我开始着重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挖掘孩子们身上存在的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调动他们无法遏制的创…  相似文献   

5.
刘华敏 《考试周刊》2009,(38):61-61
“摘抄”本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一提到摘抄,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认为既浪费时间又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的同学即使进行摘抄了,也只是把摘抄当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才去摘抄,根本不会主动摘抄,更谈不上理解、揣摩、仿效、运用了。这样就导致摘抄不但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无谓地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让摘抄真正收到实效呢?根据平常积累的一些经验,在这方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许静 《中国农村教育》2009,(11):46-46,58
时下,不少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并背诵。日复一日,摘抄本换了一个又一个,可学生的表达能力仍不见提高。反思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行为,笔者以为误区有三:  相似文献   

7.
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给学生上语文阅读课,采用摘抄本、课堂交流和推荐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一课一得,长文短教”思路加强目标指导和举办多种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长久的读写习惯。  相似文献   

8.
本期我的摘抄本栏目为大家奉上的是张玲和焦美琦同学的摘抄本。他们或摘抄名人名言,或摘抄精美文段,表达自己对才学、美丽、人生、母爱等的感悟。同学们在  相似文献   

9.
本期“我的摘抄本”栏目为大家奉上的是张玲和焦美琦同学的“摘抄本”。他们或摘抄名人名言,或摘抄精美文段.表达自己对才学、美丽、人生、母爱等的感悟。同学们在读了这些“摘抄本”以后,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吧?不妨将你的“摘抄本”也展示出来和大家一同欣赏吧。欢迎集体投稿;对于单独投稿的同学,我们也不会忽视哟!你们的作品将在被整理后分专题刊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6,(6):25-25
陈树元:目前许多语阅读课缺乏引领方法.要么放任学生自读,学生往往抓不住本要领;要么牵着学生去读.学生只好跟着教师被动地走。而余映潮先生运用“精选”引领学生阅读本的教法很值得推崇。它从学生阅读实际和本特点出发.通过几个“精选训练”进行教学.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便于操作.效果不凡。  相似文献   

11.
正"摘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喜欢摘抄吗?几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始采用摘抄的读书方法?他们知道如何进行摘抄吗?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摘抄,所有年级都适  相似文献   

12.
曾雪锋  肖正利 《教师》2014,(35):44-44
我们要正确认识"摘抄"的实质意义,并且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摘抄,切忌把"摘抄"变成"罚抄"。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地布置摘抄活动,并要及时检查批阅小结摘抄情况,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语文教学。一开学,我便向学生提出要求:多读课外书,勤作读书笔记;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天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每一个月评一个“阅读大王”。所谓“阅读大王”。就是摘录的词、句多。  相似文献   

14.
一、低段课外语言积累有效性的误区 课改一线的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一年级开始,除了“咬定课本不放松”外,还要求学生摘抄课外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摘抄本换了一个又一个,可学生的表达能力仍不见提高。反思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误区有三:  相似文献   

15.
1.摘抄簿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簿。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上生疏的词语,深刻而凝练的名言、警句或者小巧玲珑的精段,可将其摘抄下来。引导学生摘抄生疏的词语时,要注意让学生将含此词的语句全抄下来,并注明读音和词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置却往往被我们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以"精做题,多读书"为宗旨,对优化语文作业的设置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作业的设置,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积累 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为此,我设置了"自主积累性作业".每学期开始,我都让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和练笔本.摘抄本要求完成以下积累性作业:积累课文涉及的或日常阅读中见到的重要词语、成语、俗语、格言等,注意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摘抄所读课外书中的精彩词句、语段或文章,并加以点评,点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或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是对文章的字、词、句和写作特色的品评,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实现及时消化,二次积累;摘抄古诗词名句,如写春夏秋冬、江河湖海的诗句等;或是摘抄一些能给人一定启发或教益的小故事,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7.
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引起学术界热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本《老子》是《老子》的摘抄本。简本《老子》内容几乎全部都能在今本《老子》中找到,且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下段内容既出现于简本《老子》甲,又出现了简本《老子》丙,是简本《老子》摘抄于《老子》的明证;从郭店楚墓主人的职业看,有对《老子》进行摘抄的主观动机;今本《老子》不见于简本《老子》的内容在简本《老子》之前的春秋末期就已存在的事实,更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所谓“采蜜本”,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求他们摘抄书中好词佳句的本子。教师们希望通过“采蜜本”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能真正地阅读文章;二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且做适当的积累。但是,纵观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教师的指导并不得法,学生的摘抄效果也不理想。到底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摘抄能力,让摘抄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添加砝码?  相似文献   

20.
摘抄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方式。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摘抄目的不够明确,认为摘抄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而,只是一抄了之。笔者认为,摘抄绝不能一抄了之,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摘抄与运用相结合,检查与激励相结合,切实提高摘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