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想象没有边     
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使刻板、乏味的东西变得活灵活现、富有生机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教科书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给出了三角形全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亚历斯.奥斯本博士在他所著的《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一书的封底有这么一句话:“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改革开放30年,教育其实没有改革,只有两个字:“恢复”。刚才刚好听到始作俑者还是温元凯教授,他在1977年8月8日,给小平同志提出了恢复高考的建议。所以小平同志当场采纳意见,叫“恢复高考”。可能在那个时代,还是属于两个“凡是”的时代,就只能讲恢复,还没有提出改革开放。因为我的记忆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提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书写方式是心下之身,心与身是统一的,个人与社会也是统一的。一般看法为,中国文化里“独立自主人格”缺失,这失之片面。中国文化是试图在社会关系网络里规定个人与家庭的地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以个人为基点“推己及人”,推及社会。所以强调立己必须立人,己达而达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报刊书籍、影视屏幕上“想象”和“想像”频频出现,叫人无所适从。学生作文中也是如此,有的老师见到“想象”就改为“想像”,或者相反。可学生都有意见,理由是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用的是“想象”,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2005 年)以“想象”为推荐词形。“像”“象”二字,古来通用。《易经·系辞下》里就有“象也者,像也”  相似文献   

6.
维柯认为诗是原始人类认识世界和创建世界的经验性呈现,是人类最初的智慧形式;诗的智慧以“想象的类”为逻辑基础,与哲学的抽象逻辑截然不同:诗是感官的,关乎殊相的,与热情、想象和个性相关;而哲学则是理智的,关乎共相的,诉诸抽象和推理;更为重要的是,诗的认识在达致真理之途中具有在先性和首要性。这种诗性认知观挖掘了想象力在人类文化创造中的价值,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你想象过没有车手的“F1方程式”赛车大赛吗?恐怕你马上就会问:没有车手怎么开车呢?本文就给你介绍一种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制作的自主式寻迹竞速智能赛车。该车在去年曾获得有“智能F1方程式”之称的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是一个叫海子的诗人的一句话。其实在我们想象中,远方除了遥远还笼罩着神秘以及无数的期待。———女作家陈彤说“远方”。以上是《读者》杂志“言论”中的一则。海子将远方“一语点破”,似乎他早已把“远方”看透了。而我则偏爱陈彤的说法,因为她将“远方”抹上了神秘与期待的色彩。当然,我无意于评论他们说法的对错高下。事实上,这种评论是徒劳的。文学作品的可爱,包含着作者新颖独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声音;而人生的可爱,包含着我们心中永远有各自的“远方”。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是的,那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混沌未明的历史背景下领导恢复高考,这是伟大政治家的无畏担当。笔者依据文献档案资料,较系统地梳理了邓小平如何大刀阔斧,冲破重重阻力,排除一切干扰,决策恢复高考。同时认为邓小平与华国锋在恢复高考过程中有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持之有据地批驳了“恢复高考不是邓小平决策”的误传,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中的“想象”,是化合了中西方意涵而形成的批评术语,不同于在中国古籍中的“回忆”“回想”之意,“想象”一词在经历中外交流过程后,具有了自觉能动的创造性意涵。这里的“想象”作为文学的原质,与构思、创作中的原始思维方式、人生理想相关联,成为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王国维的“想象”批评说突破了以儒家思想规范为主的批评标准、以考证注疏为主的批评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论的基本面貌,推动了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文化决定论”切入,强调在汉语诗歌活动中,遵循人文逻辑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认同,不同于依循泛政治化逻辑对“想象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而汉语诗歌一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所缺失的正是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自觉认同,及与之相应的对“与汉语形式不可剥离的精神”的真切体认,这双重缺失,与把汉语诗歌语言同质化为西方语言、工具语言互为因果。在全球化的境遇中,超越“文化决定论”,在诗歌活动中重建“汉语文化共享体”的立足点,是文化多样性及与之相应的人类精神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源远流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注重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联想与想象能力,提升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陶冶美好情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30—“恢复高考”30年整;20—“素质教育”20年整;7—“新课程改革”7年整。这些数字密切联系中国当代教育:“恢复高考”10年后,曾经赢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赞扬和拥护的这件大好事渐渐演变成为严重影响民族未来素质的“功利倾向太严重,学生负担太重”的“应试教育”。于是,“素质教育”顺应潮流而生。  相似文献   

14.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15日  在芸芸众生中,在五行八作中,有一种人,就是像我这样的教书匠,或者美其名,称之为“学者”。我们这种人难免不时要舞笔弄墨,写点文章的。根据我的分析,文章约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被动写的文章,一是主动写的文章。   所谓“被动写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应试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文章多半是“代圣人立言”的,或者是“颂圣”的,不许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会说废话。记得鲁迅在什么文章中举了一个废话的例子:“夫天地者乃宇宙之乾坤,吾心者…  相似文献   

15.
《暮江吟》:铺开想象是怎样的江景,才让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二字所包含的那种喜爱、愉悦之情呢?高度凝炼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供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充。“铺”展开的想象。诗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  相似文献   

16.
林天宋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何为联想和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联想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即由此及彼,并反映出了物问的内在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两的共同点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心理过程,不同点是:联想是从有到有,想象是从无到有;联想重在“联”,想象重在“象”,是“想”的结果。刘勰在《心雕龙·神思》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联想和想象在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样,在阅读和鉴赏学作品时,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中文教授说,“包括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在大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时候,我想给一点提醒。”教授敲了敲讲台。今天,他两手空空,没有带书和讲义。“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所以,过于自信有时会导致自闭。”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在新华书店看科学杂志,读着读着,读到了一句话:“如果地球没有引力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于是我开始想开去……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一门很深厚的学问。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关系。这是因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也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而这些,都需要“爱”的关怀,下面从“宽容之爱”、“信任之爱”和“倾听”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文题目命题方式就出现了三次大的变革:即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