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说,人生“三立”,“立德”为上;今人说,人在旅途,能力制胜。然而,品德、能力的载体是人的身心;崇高的品德,超人的能力,是康健体魄和宽厚胸襟之树上的瑰丽花朵。没有强壮体格的支撑和健康心理的滋润,好品德难以见诸实践,强能力难以成长和发挥。所以历来的教育家,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都把身心健康看得很重很重。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代  相似文献   

2.
董永钰 《广西教育》2007,(10A):13-1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孔夫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当把发展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对学生而言,习惯、道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才是永恒的。这亦是我们小学品德课程所追求的核心教育价值。笔者与学生一同在教学实践中体悟“学习做人”,在探索“有效德育”的征途中破译了有效品德课堂密码——“生动”,即品德课堂教学应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说:“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哲人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小学思品教学的任务。怎样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上“思想、行为、品德”的种子呢?为此,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发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失也。”(古籍《学记》这话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发。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既要重视“长”学生之“善”,也应重视研究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之“失”的规律,使其之“失”向“善”转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方面。其产生、发展和矫正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中学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品德问题。而品德性问题行为中也常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区分。品德性问题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威胁到教学秩序与社会安定,应当…  相似文献   

6.
“如果鸦雀无声,反而大事不妙。”这句话是陈云同志说的,话中的含义很深,即便对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其意义、其分量亦是很重很重的。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新穗学校是一所专门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挽救的特殊学校,是“问题少年”的集中地。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只有20个学生。作为这里的老师,我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很重。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诸葛亮说“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北宋时司马光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新标准,也告诫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淫逸为耻”。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节俭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教学《鸿门宴》时,一般老师们都会在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引出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范增谋略失去大好机会的观点,俨然,项羽是昏聩的,而范增是个智者。项羽是不是犯昏此处不论,就范增而言,他是不是个真正的谋略家呢?其实从已知的历史材料来看,众多的述评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范增名不符实。宋代张耒说他“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宋代徐钧说他“项王暴不减强秦,一语箴规总未闻”;宋周昙《范增》说“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王安石说他“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陈孚说他“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如此多的评论,足以让我们对范增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区区犹劝立怀王 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秦末战争时,应不应该立楚怀王。立怀王的策略是范增提出的,所以立怀王的策略正确与否也直接涉及到我们对范增的评价,非辩不可。  相似文献   

10.
“结构——定向教学”系依据国内外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与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教学体制的思想。“结构——定向教学”思想,是依据教育、学生学习及能力、品德的本性提出的。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造说;学生能力、品德的类化经验说。“结构——定向教学”思想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发展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为要加速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由此,这一思想简称“结构——定向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教学的基本理念,它强调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强调在儿童已有的生活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儿童的知识、经验、情感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品德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但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仅靠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是指学会学习的学习力、胜任职业的技能力和固本培元的素养力。其中,学习力是立身之本、技能力是立业之本、素养力是立世之本。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具有三方面价值:砥砺学习、赋能发展;立世生存、强技出彩;立德铸魂、固本培元。需要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赋能学生思考,让学生善思”培养学生的核心学习力,通过“创生真实环境”“让学生过度学习训练”“坚持知行合一、技智融合赋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力,通过“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三全’育人生态格局建构”培养学生固本培元的素养力。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这是从某种角度上说的,即是说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形成。或者说,从学生身上可以隐约看到教师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保健新理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又无所适从,今天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明天又说“饭后百步走,难以活长久”;这个说“菠菜炒豆腐搭配最合理”;那个又讲“菠菜炒豆腐不利于钙吸收”;张三说:“早起锻炼好”;李四讲“晚上锻炼有益身心”……针对许多互相矜持的养生说法,记走访了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编按]  相似文献   

16.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融合于生活之中,是品德与生活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入,品德教学走进生活,亲近学生心灵,正在形成一个新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德育?一般定义为:“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个人的思想、品德、善恶评价等的教育和培养活动。”①德育可通俗地说成对人的品德教育。”品德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界普遍感到“难搞”的问题,甚至有点谈虎色变。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过程又是十分夏杂而艰难的思想和行为统一的历程,德育的依据是什么?它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进行的一个育人工程?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弄清的首要问题。如何进行德育?我们又该从德育的基本理论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本文将阐述的是:现代德育理论基础──道德需要;现代德育的基本理论──“品德的结论层…  相似文献   

18.
热爱体育吧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这样说:“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成才需要拼搏,需要不寻常的拼搏,但不能忘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真理:干什么都离不开身体条件,立大志成大才者,尤其要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成才,并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大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而是要使自己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理想的人”。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为做人民教师而感到光荣、自豪,同时理应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讲话中说,德为师之本。的确,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一个“手里操着民族和人类希望的人类灵魂丁程师”,走什么样的路,引导我们的下一代走什么样的路,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问题,因此,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作文题: 树有椎.有根才枝繁叶蔑,葱都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喜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呵护关爱,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我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是我情感的“根”;还有人说.追求、奋斗、学习、合作、尊重、诚实、谦虚.是我安身立争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