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思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首先是摩托车取代自行车,而后汽车又在逐步取代摩托车。然而家长和孩子在享受着物质文明带来的好处时,却很少考虑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更多的是一种自豪和炫耀。  相似文献   

2.
正一、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2.尝试积极地参与讨论,大胆地交流摩托车、汽车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3.懂得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询问并记录过家人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材料准备:调查表、统计表、故事图片(配相应的视频)、彩笔等。【活动过程】1.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以听课教师为  相似文献   

3.
有幸参加上海市第二轮教材《中国历史》下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编写工作,对于教材编写的甘苦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张庆和 《历史学习》2005,(12):31-32
在平时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现就笔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商讨,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问题: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后。在明清时期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整体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进入到手工工场阶段,并没有达到可以瓦解自然经济的程度。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5.
案例: 六年级一班有个叫李志伟的学生,他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平时就跟年迈的爷爷在一起生活。他的性格暴躁且极其好动,经常会在班里“闹”出点事来。为此,他没少挨班主任的批评。我是他的新任六年级班主任,教过他的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一天,志伟从校外带来一米长左右的棍子,口里一边念叨着“咒语”,一边挥舞着“金箍棒”冲向教室。“啪!哗啦啦……”教室门上的玻璃被志伟用棍子捅了一个大洞。“闹”出事的志伟立刻变得慌张、无助起来,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左雷 《甘肃教育》2001,(3):34-35
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日益恶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 重,森林面积减少,草场严重,连年南涝北旱等状况,充分利用历史课独特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历史教师义务不容辞责任,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关注社会、注重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云 《生物学教学》2003,28(9):18-18
在生物学教材中 ,有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只要善于控制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寻找结合点 ,适当拓宽加深 ,并结合多处教学方式 ,就能够做到“渗于其内 ,寓于其中”。“生物与环境”一章中 ,集中设置了关于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为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我在本章教学中 ,随即设计了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我从 2 0 0 1年 2月《道德生活》杂志上选取了一篇题为“捡垃圾的洋小伙”的文章 ,一上课便讲给学生们听一个英国大学生的亲身经历 :他自费到中国 ,每天交着食宿费 ,捡起了垃圾。开始 ,周围的人们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9.
齐萌 《教学月刊》2006,(8):26-27
据说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可谓源远流长。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引入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群体透视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变迁尤其令人瞩目。近20余年间,在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烈呼唤之下,学术界对近代中外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研究日益重视,古老的历史学同样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似乎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同旨趣。分析现有成果及研究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从社会群体考察社会变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称得上是一个别具特色的研究视角。群体与社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兴社会群体的产生,就是社会变迁的具体反映。虽然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笔者开设公开课,结果被学生的一个意外提问打乱了课堂节奏,影响了教学效果.课题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讲到1973年石油提价引发经济危机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过去讲过,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刘汉坚 《考试周刊》2011,(33):148-148
本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这学期我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在此加以总结,期望广大同仁给予指教。 一、对于现实的思考 现实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不亚于老师。因而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对老师教授知识方式,变得相当挑剔。同时,  相似文献   

14.
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 ,认真探究 ,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 ,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问题是除旧布新的桥梁 ,是认识深化的阶梯 ,是创造发明的先导。由不知到知之 ,需要问题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需要问题 ;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 ,也需要问题。当前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有许多同学们不能准确理解的历史概念 ,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吃透教材 ,准确地理解其真实含义。而高考试卷中又经常出现这样的试题 ,如鸦片战争前夕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 ,“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那么 ,对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在此以每个单元为一自然段作个提示 ,希望能对同学们在历史概念学习中的准确理解、完整把握有所帮助。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体”是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  相似文献   

16.
近来,从化电视台推出了系列的电视宣传片,其中有很大篇幅是钟楼古村、大江埔古村和太平古村落的宣传介绍。一天早上,陈涛小朋友回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你昨晚肴电视了吗?我乡下的古村上电视了,就是太平古村.你知道吗?”“还有钟楼古村,我爸爸说的,我和爸爸一起看的电视!”一夫马上接着说。“还有啊,我爸爸说有一些讲的是大江埔古村。”欣妮也不甘示弱地说道。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成才之路》2011,(24):60-61
历史知识在学生看起来离他们很遥远,在大量的枯燥的历史知识面前,他们会无所适从,会站在与历史学科对立的面上来看待它。而在新课程下,不论历史必修内容、选修内容都彰显着时代的特色,都蕴涵了时代的精神,因此我们这些引导者在课程教学中要增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历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8.
孙继辉 《生物学教学》2003,28(11):29-29
记得我曾看到一条报道 :在美国某中学生物学课上发生了这样的事 :某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观摩 ,当同学们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 ,由于蚯蚓太滑 ,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 ,费了好大周折。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 ,但整节课学生收获却很大 ,每个学生都亲自感触到了蚯蚓粘滑的体表及蠕动 ,有的同学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是什么味道。这些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很少见到。为什么教师不将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 ?为什么教师不让学习小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呢 ?假若在实验前我们的教师就将实验用的蚯蚓用解剖盘装好 ,…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要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其宗旨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意图】彩色乳胶画,各种绘画方式中的一种,它运用点、拉线、铺平、层叠等方式使画面呈现凹凸起伏,塑造出空间立体艺术之美。运用彩色乳胶材料作画,绘画材料新颖,作者在作画过程中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使画面呈现出富有创意的效果,这种绘画方式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绘画活动,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方式,开阔眼界,感受不同绘画方式的差异。【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