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0月,《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袁建国老师的文章《去教案之风刮不得》,看完该文,我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该文的基本观点是教案去不得.他认为,“教案者,所凭也.教案者,教师上课的凭借.”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充分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对教学过程有所预设,这确实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教案,仅仅拿教案作为上课的凭证,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教案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首先,我们认为,教案是传统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来都没有教案,教师就是凭着他们的教学经验,凭借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的研究,凭着他们对学生的透彻了解而教授.他们的教学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而不是教师首先预设好要教什么,然后才进行施教.孔子的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教课,有两个重要的关注点:一是教案,二是学生。既关注教案,又关注学生,这是我们的追求。一心想着教案,能把课教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一位教师教《白杨》一课,师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师: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指什么?  相似文献   

4.
也许很多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上完一堂课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如果课堂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得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体现了老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预设的教案能顺利实施,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老师的意图,配合老师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学生自己此时在哪里呢?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老师忽略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热爱祖国”是一个重要内容。郴州师范附小根据《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精神,针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就这一课题,设计了六堂课的教案。“天姿玉质的美人”是第一课的教案,以后五堂课的教案拟分两期连续刊出。他们设计这一组教案的指导思想是:力求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打下爱国主义思想基础。这一组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各校在具体进行教学时还应结合本校实际,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围绕这门课程的教学,同志们有好的教案设计,好的教学体会,好的课堂纪实,欢迎及时寄给我们,以便在刊物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7.
<正>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备课是教学的蓝本,是重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所在。但有些教师全文照搬、照抄,尤其是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上有许多名师的优质教案,许多教师机械照搬,同样的教案在不同教师的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自然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备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尽相同,教师的教学风格、驾驭水平不尽相同,这决定了备课时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搬,就能够将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变成自己的思想,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备好课,在教学中才能灵活驾驭。那么在新课改  相似文献   

8.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写好教案的前提 多年来的教学使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在写教案前总得把教材反复看几遍,仔细推敲每一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权衡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的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喜欢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有序地进行教学,学生要是“越轨”了,会想方设法,把他“牵”回来,觉得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好。但随着新课程的进行,现在追求的是生成式课堂教学。谁知道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干脆不如不写教案,不必预设,这样既有利于摆脱教案的束缚,又有益于课堂动态的生成,何乐而不为?其实不然,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把新课程的理念预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相似文献   

10.
我每次上课前都认真研读课文并精心设计教案,我设计的教案虽说不上经典耐读,但却也详细有加,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上课时我一般都按照教案上的流程把必要的课本知识一丝不苟的传授给学生,我总以为这是成功的教学,这样精心设计的课能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但在上完《陌上桑》一课后,回忆起整个教学过程。我却发现上得最精彩、学生最投入思考并主动回答的环节并未在我的教案的预先设计中,这一发现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当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的“教案”,这不能不说是对的,但它有容易被掩盖的另一面,从好的方面说,“教案”强调了教师的主体性;从坏的方面说,它往往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把“他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较少关注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去发展,因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而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则更注重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因而,我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供思考。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原则 学生的认知明显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已认知的对象少;二是已认知的对象构不成系统;三是需要补充认知的内容多。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而庞大的任…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不关注过程本身,而把过程看作是既定方案的简单再现,使最具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成机械地执行教案的过程,始终牵着学生循着教案走,忽视学生主体。教学的双边都是极具积极思维的生命个性,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学过程有诸多因素,教学过程的发展因此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正是取决于对这多样可能性的正确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一个预设的、主观意识较强的教案,而要在教案的准备、设计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去向调控课…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说板书是“微型教案”自然不错,因为它虽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几乎浓缩了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又不尽然。因为教案是教师所使用的授课方案,而板书却必须全部在黑板上显现,全部进入学生的视野。学生把这些板书抄录下来,便成了课堂笔记;很多学生的课堂笔记只记录板书内容。特别是他们复习功课时,这些板书便成了回忆的中介和提纲。 这样看来,板书设计不仅应从教师授课方面考虑,还应当从学生的接受和应用两方面加以考虑。我们知道,学生在校学习,由于知识接受量大,频率高,  相似文献   

16.
1.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案为学案是一个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对教学认识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实践。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常常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而没有首先去想学生怎样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带入了一些成人的思考方法和主观因素,结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同步,出现脱节的情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配合不上来。于是,就责怪学生,而不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性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师生之间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了学期或者学年计划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拟订课时教学计划,即通常所说的教案。教案是完成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兰图;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案没有专门划一的样式,但一般应有这样几千部分组成: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或难点;授课提纲;课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后的小结。在拟订课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的。它的确定对我们理解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安排授课提纲、组织课时教学过程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拟订课时教学计划首先是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或难点。一、确定教学目的。课时教学目的的确定,来自于进一步熟悉教材。我们必须了解课时教学内容的结构,分清整课内容和各自然段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精读课时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把握课时教材的主题,明确课时教材中有哪些基本概念应让学生掌握。与此同  相似文献   

18.
编写教案的学问山东张述先编者按:一份优秀的教案,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宝贵的教学经验、而自觉研究编写教案的学问,并用以指导编写教案,更是难能可贵。为配合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开展,这里我们发表张述先同志撰写的《编写教案的学问》一文。希望各校高度重视这一教学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老师激情昂扬,学生往往不为所动,甚至可能“不知所云”,课堂上看不见渴求知识的双眼,看不见跃跃欲试的双手,看不见彼此激烈的争辩,看不见自己苦心经营的“教案”在课堂上精彩的展现。我们无形中将彼此陷于可悲的境地,这就是传统教案教学的弊端。故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说课研究在学校教学研究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学期伊始,我们长江中学就要求教师把说课教案作为整个课时教案的重要版块来落实。这样做,使说课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只教不研,教学与研究脱节的现象,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