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21):10-10
出现在中央电视台6月5日的《新闻联播》节目里的主播不再是罗京、邢质斌等老搭档,而是两张“新”面孔——康辉和李梓萌。康辉和李梓萌都是央视新闻频道其他栏目的主持人,但从未主持过《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2.
《新闻联播》十几年来保持不变的播音阵容,6月5日终于被打破。年轻、时尚的“康李配”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国际收视调查公司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该栏目当晚收视率升到了3.7%,而一周前(5月29日)的收视率是3.5%。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新人加入带来的新鲜感可能会很快消失,因为他们将被《新闻联播》严格的规范模式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这只是《新闻联播》的一个微调,但它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新闻联播》几乎不可动摇的节目风格也开始松动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09,(4):15-15
事件回放: 央视新闻频道已确定近日全新改版亮相,这次改版的核心目标是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而倍受观众关注的《新闻联播》是否改版,央视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针对《新闻联播》近期将做调整的消息,78%接受调查的观众期待《新闻联播》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6.
央视《新闻联播》是给什么人看的,是只给领导干部看,还是给全民大众看?央视《新闻联播》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部署工作、宣传政绩的,还是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内外风云大事,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的窗口?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新闻  相似文献   

7.
吴元亮 《视听界》2009,(4):13-13
罗京的去世,让国人前所未有地发现,原来自己和央视之间积淀着的昔日情愫,一旦被感伤划破,就要两眼温润——多少人都是看央视长大的,虽然长大后,我们渐已习惯对央视的骂声。所以,我总觉得,大家以罗京之死将成为央视《新闻联播》变脸的契机,当中的期待免不了是年少时的记忆集体发酵,就如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早年曾经住过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好。《新闻联播》若果真变脸,与罗京之死自然无关,只是一种巧合,而这种巧合使我们的情愫有了必然的激荡。然而,谁都知道,《新闻联播》就算真变脸,大概无非往脸上涂层胭脂,这层胭脂如果薄得你视力不好会看不出,也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8.
杨帆 《新闻窗》2006,(5):68-69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6月5日,该栏目17年来首次试换播音员,两个年轻的新面孔在屏幕上亮相,引起了公众对其革新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9,(3):18-18
事件回放: 近日,有消息称《新闻联播》即将改革,建立评价体系接受各方的评价,但是具体的措施和建言方式仍在讨论当中。如果评价体系真能成立,将是《新闻联播》栏目开播31年来,首次建立正式完整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8,(2):48-48
央视《新闻联播》从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播出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连续报道,就是对同一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的不断追踪最新信息的报道方式,它是当今各种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连续报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报道对象是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在事件的报道上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联播》开播3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一,2009年7月《新闻联播》从语速、播报新闻的条数到大胆启用新人等编播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2012年1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在直播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失误。随后,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并解释了出错的原因。由于诚恳的态度,大多数网友在微博吐槽表示理解,并称是人都会犯错,应给予宽容  相似文献   

15.
《传媒观察》2008,(3):64
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为着力提高《新闻联播》,央视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部署改进《新闻联播》工作,在策划、组织、编辑、编排、言论五个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2011年9月25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呈现出了新的变化,播音风格清新亲切,节目编排贴近群众,稿件文风情真易懂。《新闻联播》的这些变化,是个明显的信号,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亲民"、更注重遵循新闻规律。这个传统的老牌新闻栏目从"拿着架子"做宣传,变为"俯下身子"说家常话,从生硬地"灌输",变为以人为本地"渗透"。让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新闻联播》正在从一个宣教者开始向百姓贴心人转变。  相似文献   

17.
“字正腔圆”是播音创作中对吐字归音的基本要求,是播音质量的重要保证。《新闻联播》作为一个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国家政令和主流观点发布的平台,更应该确保所传播信息在物质形式上(字音和声音形式)的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8.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19.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的改版行动引发各方关注,改版后,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长15分钟的《新闻快报》,实现新闻容量的最大化。《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  相似文献   

20.
韩书庚 《今传媒》2010,18(10):93-94
《新闻联播》是官方电视新闻的代表,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目前学术界比较缺乏对官方新闻语言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新闻联播》中的主要虚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类,发现了一些规律。希望对新闻从业者有所帮助,并能拓展新闻语言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