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秋雨潇潇的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去镇郊寻找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在那里听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大爷,讲述的关于艾青的故事。大跃进年代,我和老伴领着两个女儿,从吉林省随军来到北大荒,被安排到当时的八五二农场示范林  相似文献   

2.
刘敏 《文化交流》2016,(3):61-64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给我一个火把!/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艾青的这首《火把》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中华民族发出自己的呼声与呐喊。在抗战时期,艾青的诗歌就像火把,鼓舞着国民奋起抗战。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出版了《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与《时代:艾青诗选》两本书。其中《我爱这土  相似文献   

3.
诗人的追求     
王静 《文化交流》2011,(6):12-15
应修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革命烈士。为了党的事业,多少先烈以自己的生命铺筑前进之路……  相似文献   

4.
明代徽州的民间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率滨吟社录》《新安名族志》等资料入手 ,对明代徽州的民间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明代徽州民间社会有着一个活跃的诗歌创作群体 ,除了个体化的创作外 ,他们还因为宗族血缘关系以群体化的方式活动 ;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士大夫文人的作品视野阔大 ,但对地域文化的表现却很丰富。徽州民间诗人的活跃反映了文学史发展越来越多层面、多线条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王士熙是元代至治、泰定年间北方台阁诗传承过程中一位占据着关键位置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王士熙诗歌集现已散佚,现存诗歌数量不多,但其诗歌对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主要介绍王士熙现存诗歌状况,对其诗歌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并以这些诗歌为基础,分析其诗歌艺术特色,以使人们对王士熙诗歌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6.
我案头上放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邵燕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邵燕祥诗选》。这本诗选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销售火爆。当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八旬老诗人邵燕祥,新诗和旧体诗综合,字字珠玑的、如此多的好诗、好作品汇集一起,确实十分珍贵!这部诗选集,收入了他从1988年到2010年这二十余年间的诗抄,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长诗和组诗;下编为杂诗。该诗集是按写作年月顺序排列的,读者可以追随岁月回眸历史,跟随邵燕祥的足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官方与非官方图书馆大量涌现,为当时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本文通过探索研究唐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诗人,以期古为今用,为当代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古代世界航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中国南北5大水系,成为连接各个地区与都城的交通纽带。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诞生了很多关于运河的诗歌,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诗歌文化。从这些诗歌中,窥探诗人行走的痕迹,以及诗人心中的运河情结。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21世纪开始举办的规模空前的电视活动中,《极地跨越》摄制组由国内电视界20余名精英组成的队伍自北京出发,整装奔赴南极。这支浩浩荡荡的远征军自驾6辆国产越野车,准备途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穿越美洲大陆,横跨南极,勇闯北极,实现“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说世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盛唐诗人群体的构成情况,本文尝试以文献分析与统计学的方法兼顾诗人的存诗数量与诗歌名篇入选情况,以系统化的考察展现诗人的整体群像。通过对诗人群体的整体分析,确立开天时期的核心诗人群与边缘的中小诗人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人群体的分野及类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诗人做到企业家,又从企业家做回到“诗人”,黄怒波认为,这是一种回归。“因为这都是在追求一种创造感,在创造的过程中会让人激动。”  相似文献   

12.
正光阴荏苒,而在浙江的诗人、诗评家龙彼德看来,50年前的北大荒艰苦岁月犹在眼前。他在那片黑土地上度过了十个春秋,并在那里写下了数百首"知青诗",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知青诗人"。尽管他早已远离了艰苦的日子,但那段记忆依然深铭于心,依然是他诗歌创作的主题之一。他为之思考,为之感慨,为之抒怀。祖国边陲独特生活赋予他创作灵感龙彼德是湖南省沅陵县人,1959年考上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杭州,在杭州市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  相似文献   

13.
丁绍光先生,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当代颇有国际影响的画家。1939年,丁绍光出生在中国陕西。23岁时,他以最优成绩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之后18年,在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画、油画和版画,渐渐成为中国有影响的画家,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绘制了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1980年,丁绍光赴美国,1983年以国际知名艺术家身份获  相似文献   

14.
盛唐诗人群体中有不少诗人都担任过县尉一职,这种共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的心态与诗歌创作颇具影响。县尉职位、经历、交游等对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东南之地的县尉诗人山水诗成就突出,彰显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而"神仙尉"称号的深入人心,也透出这一群体共通的心理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华有久远的民歌创作传统。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今天,浙江省浦江县一群捏锄头的农民登上诗坛,用诗歌来讴歌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中国梦"。家乡的山山水水是最好的资源,里面蕴藏着山乡人的莫大希望。  相似文献   

16.
孙侃 《文化交流》2004,(6):37-39
中等偏矮的身高,并不精致的络腮胡,微秃的头顶,稍显结巴的说话腔调……即便拥有着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倘若走在路上,这个中年男人仍然属于易被忽略的角色。然而,这是一个当代浙江诗坛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就是著名诗人柯平。2004年3月首届“中国艾青诗歌节”上,柯平被评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领域最优秀的6位诗人之一,荣获“茶花杯”诗歌奖。今年8月,柯平的新书《阴阳脸》成为最近畅销书榜首。柯平理应获奖。1956年出生在浙北文化古城湖州的柯平,自幼就对语言文字尤其是诗歌特别敏感。高中毕业后,出于对古典文学的倾心与喜爱,待业在家的他没有急于…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学史线性叙述的方式遮蔽了文学在具体时空中存在的本真面貌,为了尽可能还原一段时间内文学的存在方式,本文以鲍照和他所代表的诗人群体在宋齐梁三代身份的变化来探讨一种文学风气变革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盛唐的绝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进士考试脱颖而出,一般研究者都认为科举考试给士人们打通了入仕门路,因而其时代精神是乐观昂扬、积极进取的。本文从诗人心态的角度切入,发现诗人们的科考心态是淡定的,中第后的现实处境也颇多坎坷,盛世的官场并没有给进士们多少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所以诗人们摆脱贫贱的动机远多于建功立业的抱负。进士考试本身并不能造就优秀诗人,而进士诗人在希望与失望的复杂情感交织下,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才写出了最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
咏史诗的起源可追溯到《诗经》与《楚辞》,但真正确立的标志是西汉班固的《咏史》这一新诗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诗人创作"言志"的主体性不断加强,显示出魏晋文学情感的觉醒。本文通过汉魏晋咏史诗的演变来分析诗人创作"言志"主体性的变化,进而明确这种变化对魏晋文学自觉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魏晋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