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杠杆的六要素分别是:杆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支点:杆杠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支点在杆杠上.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阻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在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时关建的问题是力的作用线怎么画,力的作用线是画一条与该力重合的直线,重合的部分用实线,没重合的部分用虚线,动力作用线与动力重合,阻力作用线与阻力重合,然后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才是该力的力臂,如果垂足在实心线上就可不画力的作用线.  相似文献   

2.
要科学地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在认知上必须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转动;二是理解影响转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力臂”,常规教学中对第二点采用的是“给出”,学生缺乏对力臂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会为以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时造成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3.
备忘清单 1.认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相似文献   

4.
杠杆是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的简单机械,也是外形最为多种多样的简单机械.能从实际中辨认出杠杆,需要抓住杠杆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一、杠杆的特征从撬石头的撬棒,小孩玩的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等实例中,可抽象出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定义及特征可以看出:“转动”是力的效果,是杠杆的特点.“在力的作用下”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发生转动的原因.“硬”的含义是指“棒”在受力作用后的转动过程中不变形.“固定点”即支点,是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动的点,是杠杆转动的条件.因此,杠杆必须具有两力——动力(使杠  相似文献   

5.
邓明富 《物理教师》2002,23(3):41-42
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册第 4章“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一节中 ,教材明确给出 :如果把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定为正力矩 ,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定为负力矩 ,则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M1+M2 +M3 +… =0 . ( 1 )或者M合 =0 .对于这种表述 ,笔者认为有讨论的必要 .众所周知 :力矩 (M =r×F)是矢量 ,力矩的方向是垂直r和F决定的平面并按右手螺旋法则规定的 ,它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因此 ,一般来说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力矩平衡条件是力矩的矢量和等于零(即∑M …  相似文献   

6.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首先要确定支点分析作用在杠杆上的各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确定各力的力臂,明确每个力将使杠杆如何转动,区分动力和阻力,然后应用平衡条件.  相似文献   

7.
杠杆,是要转动的.如果不转动.杠杆就没有用了,由于转动,就与角度有联系,自然地就与三角学有联系,因而在分析杠杆问题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这能使问题变得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8.
研究刚体的平衡问题时,必须正确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此时涉及一个求杠杆臂(即力臂,下同一作者注)的问题。下面介绍前一组杠杆臂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力矩、杠杆臂和刚体平衡问题的理解。用一块质量均匀的梯形木块,约1/4米高,其下底是上底长的两倍,剖面图如图1(a)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一端用一固定的物体挡住。教师首先提问:图1中梯形木块的两种放置情况下,为了使木块能翻动,哪种放置法需用的拉力大?此时,大多数学生定能够正确回答:下底静止在桌面上时(a)需要的拉力大。教师可以使用弹簧秤演示,证实了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多数学生很可能会回答道:因为当上底静止在桌面上时,质心升高了。对于这一回  相似文献   

9.
杠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 ,由于杠杆外形多种多样 ,使用情况各不相同 ,为使同学们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杠杆知识用来解答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实际问题 ,现就复习思路理顺如下 :一、杠杆的认识1、杠杆的定义 :一根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 ,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滑轮 ,轮轴是变形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 :( 1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O表示 )( 2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F1表示 )(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F2 表示 )( 4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1表示 )(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闫迎利  戴岩伟 《物理教师》2003,24(3):37-37,39
现在多数教师在“杠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采用下面两种实验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一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先定义力臂 ,然后在一支架上架一匀质的横杆 ,把该横杆在中间支起 ,在其上两边挂上砝码 ,然后分多种情况使横杆水平平衡 ,从而引导学生从单个杠杆水平平衡这种特殊情况的实验数据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另一种是在一支架上有一横轴 ,使横轴穿过圆盘中心 ,并能使圆盘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转动 ,在圆盘盘面上画有许多等距的同心圆 .演示实验时 ,教师可以在盘面上挂砝码 ,为了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在挂砝码时有意使悬线与圆盘上画的圆相切 (…  相似文献   

11.
例1 如图1,杠杆一端可绕O点转动,另一端悬挂一重物.为了提升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地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杠杆( )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结构二、复习指导(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一点、两力、两臂一点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器材:杠杆尺(或杠杆和尺子)、支架、钩码、细线.②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杆两端的不同位置分别挂上个数不等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目的:直接从杠杆尺…  相似文献   

13.
杠杆浅析     
杠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杠杆的定义: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研究杠杆就伴随着转动,转动是运动学中有别于直线和曲线运动的一种新的运动形式,伴随着这种形式,将有新的物理量的出现.力与支点的位置不同转动的效果不同,故引入支点、力臂、力.初中研究的是转动中最基本形式平衡——即静止或匀速转动.  相似文献   

14.
1 准备:巧设实验,吸引学生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在杠杆支点左右两侧分别挂4个和2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杠杆平衡.师:在上题平衡杠杆两侧各去掉1个钩码,杠杆还平衡吗? 生:不能.因为杠杆左右两边力与力臂的乘积不等.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教科书中,通常将杠杆定义为: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然而,实际问题中所遇到的杠杆,并非限于“硬棒”,一切可绕某固定点转动的刚性物体,都可以视为杠杆。与此相关的力学问题,在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经常碰到。这类问题的求解,对一般初中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杠杆平衡条件,也是可以掌握的。以下介绍几个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1.有些问题中,所给物体并没有固定点(支点),但可以设想一个固定点,使物体转化为杠杆,从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例1]如图1,在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圆形薄板内  相似文献   

16.
15简单机械【知识要点】一、杠杆1郾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郾2郾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使杠杆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从支点到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叫阻力臂郾3郾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郾4郾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郾这个平衡条件就是发现的杠杆原理.二、杠杆的应用1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省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2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费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3郾动力臂l1阻力臂l…  相似文献   

17.
可分解滑轮     
在滑轮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为何定滑轮相当于一个可连续转动的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可连续转动的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利用此“可分解滑轮”,能使学生直观了解滑轮与杠杆之间的关系。掌握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在"简单机械"一章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照图1那样,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习阶段中均会碰到力矩与转动的现象和知识,为了便于教师直观形象地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设计并制作了一只线轱辘,由于不同条件下线轱辘呈现的转动方式往往出人意料,故很容易吸引学生投入活劝,从最初小学阶段的玩乐中建立感性直觉,到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开展活动的初中阶段,进而是高中阶段通过直观力学命题对学生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这只线轱辘以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递进,从而使学生在深刻体验和感知力矩与转动因果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不仅是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扩大知识范围,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在讲述体育动作要领时,应该注意与学生在中学物理所学过的力学知识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适用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引导性讲解,使学生听得懂,动作掌握得快。 1.杠杆原理的运用 物理上有杠杆,人体内也有杠杆。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能够围绕关节转动的骨叫骨杠杆。凡是杠杆必须具备支点、力点、阻力点、力臂和阻力臂。在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