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铅球教学中一般都是选用轻一点的铅球来进行技术教学,条件差点的学校常用实心球来替代铅球,少部分教学者采用标准球,很少现选用重铅球进行教学的。那么选用重球、标准球、轻球和实心球对铅球教学效果有何影响呢?使用何种重量的球进行教学以及如何使用这四种球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投掷技术呢?笔者从我院大学生的铅球教学中采用这四种球进行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进行实验分析,探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四种球对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运动员技术解析所提供的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滑步和旋转推铅球技术之间以及不同旋转技术类型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重点研究了铅球本身和运动员身体的加速问题,从而得出了运动员和铅球这一系统的加速到出手阶段铅球最后加速动作序列过程变化特征,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亚洲冠军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下肢速度节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蓉 《体育学刊》2008,15(5):90-93
以多哈亚运会女子铅球冠军李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背向滑步技术不同阶段下肢速度节奏特征.结果表明:滑步阶段人体重心与铅球的速度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其它优秀运动员相比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差值过小;过渡阶段较好地保持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下降过大,对铅球最后加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字模型及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决定铅球飞行远度的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速度角θ,力角α和加速角度α’的力学成因,进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铅球技术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身体动作用力部位多,发力时间短,对身体协调用力的要求相当高,其中包括身体位置的改变。如此多的教学要求要想在6个教学时数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各技术阶段分析 1.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包括握球、持球,预备姿势,背向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平衡四个阶  相似文献   

9.
采用SIMI Motion3D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对参加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通过运动学的相关指标参数,分析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准备加速阶段身体姿势规范,用力顺序合理,但制动效果不理想;在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但铅球运行的距离较短,肌肉爆发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程晓燕在起滑时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健 《中华武术》2008,(2):44-46
当前国际铅球比赛中有一半以上的运动员使用旋转技术,且多次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国内铅球运动员使用旋转技术的还很少。由于两种技术在助跑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力学参数上的差异,两者相比,旋转技术能够延长铅球预先加速阶段工作路程,其预加速路程一般为2~3米,  相似文献   

12.
铅球技术的变革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铅球技术的变革近年来世界上铅球技术正面临着大的变革,运动成绩也在大幅度地提高,现在流传着的技术有:背向滑步推球法,背向滑步转身推球法,背向滑步短——长——步点推球法,半旋转推球法,旋转推球法。上述几种推球法已在20届奧运会上出现过,而且各种推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些年来又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提高。1973年美国的费尔巴哈以21.82米创造了转身推球法的世界纪录。事隔一年,美国的职业运动员奥特菲尔特又以旋转推球法推出了22.86米的成绩。虽然这个成绩不能承认为世界纪录,但它标志着旋转推球法的成绩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也说明旋转推球的技术变革也成为现实了。1976年2月又一名美国运动员奥里布里顿第二个以转身推球法创造了21.85米的世界纪录。76年苏联的巴利日尼可夫又以旋转推球法推过22米,这些事实说明铅球技术的变革有着普遍意义。铅球的技术变革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翻开铅球世界纪录的变迁史页,就会看到有许多运动员,如:罗兹,摩科,福克斯,奧布莱因,尼德,隆哥,马特森,伍兹,费尔巴哈,奧特菲尔特,奥里布里顿等等,对提高纪录都做过应有的贡献,特别是他们在技术方面变革的贡献,应给以高度的评价。铅球技术变革示意图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李玲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 ,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 ;在过渡步阶段 ,张榴红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长 ,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最后用力阶段 ,张榴红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 ,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背向滑步推铅球是50年代出现的技术,是铅球技术的一大变革。是体院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背向滑步推铅球由持握球、预备姿势与预摆、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几个环节组成,是技术较复杂的投掷项目,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在人体负重  相似文献   

16.
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小、躯干下压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技术阶段保持了铅球与身体重心的同步运动节奏,躯干保持滑步姿势的能力强;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起伏小,运动速度稳定的技术特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运动速度节奏合理.具有用力时间短、动作幅度大、出手角度小和出手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三维摄影和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从人体对外输出机械能角度对掷铅球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滑步阶段对外输出的能量以平动动能为主,过渡阶段输出的机械能量少。最后用力准备阶段输出的动能,机械能达到最大值,最手用力加速阶段输出的机械能总量下降。对主要环节输出能量和运动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躯干输出能量与铅球成绩有密切关系,躯干运动在铅球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少年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一名优秀的铅球运动员,除了要有优越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熟练而又合理的铅球技术,而这个技术应是在少年时期就从事专门的、系统的正规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本文将自己多年的铅球技术训练中取得成功的方面做一分析,为培养更多优秀铅球运动员提供一定参考。 一、分析 技术教学阶段是以青少年学习新的铅球技术动作为特征的,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完成他们正确认识和初步掌握铅球的技术动作,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类型,明确技术训练方面的任务,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9.
在铅球教学中,许多老师、教练往往重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细微技术环节雕琢。比如:左臂的动作在整个推球过程中的作用(以右手推球为例)。结果给训练和教学带来微妙的影响,本文通过生物力学、生理学原理来阐述左臂动作在整个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生物力学等方面对比分析,旋转式铅球投掷技术相比背向滑步铅球投掷技术具备延长铅球预先加速工作距离,提高铅球加速动力,获得较高的出手速度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旋转投掷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高、体重要求较低,可以弥补亚洲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方面不足,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并在运动训练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