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陈红蓉 《考试周刊》2009,(31):193-194
目前我国已经是工程教育大国,本文就我国如何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作了一些探索,指明了培养专业的工程教育教师是保障工程教育质量和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之路的关键,提出了建立工程教育学系来解决工程教育教师“非工化”和“非师范”的倾向,并就国家、企业、高校在工程教育师资的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技工作人员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在许多领域中,知识不断更新,即便是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几年之后,也出现知识不同程度老化现象,不能适应生产技术变化的需要。这就有必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尽相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大的全光通讯网,国家863项目,达到国外90年代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进行推广,升级的上海科技网已投入使用。复旦大学的基因芯片技术和应用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次创建了以玻片为载体,以双荧光检测为特征的基因芯片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由复旦大学研制完成的第二代人工肺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已进入临床实际应用并完成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由复旦大学研究开发出的有机纳米材料,是国家  相似文献   

4.
背景提示 1992年,曾以惊人发展速度创造“苏南模式”的苏、锡、常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这无疑是将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但却不是终点站。面临日益逼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放眼全球与新世纪的苏、锡、常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教育,以培养大批适应“苏南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人才,他们要走“教育优先发展”的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现代发展之路。 省教委也审时度势,加快了苏南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1993年颁发了《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苏南地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苏南地区教育发展迈开了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坚实步伐。 苏南人进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再次引起世人瞩目。教育报刊社更是以极大的热情预示着、关注着这一更为深刻的教育改革,把它列入宣传报道的重大选题。1996年前后,当得知《人民教育》有不惜篇幅,重头报道全国各地重大教育改革的设想后,陆明德总编,顾鼎竟副总编为邀《人民教育》原总编朱世和、二编室主任梁友君来江苏,并在社内抽调人手,欲合作完成一篇对苏南教育现代化的重头报道。后因人事变动等因素,写作过程几经波折,但终于完成了这篇近5万字的关于“苏锡常地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大报道,《人民教育》连载3期(1999年1~3期)。江苏省  相似文献   

5.
社会各界中有哪些"界"?文化界、学术界、艺术界、出版界、影视界、教育界、新闻界、…… 在这些"界"之中,哪个"界"最爱说"工程"?不会是艺术界吧?不会是影视界吧? 看看教育界, "211工程"、"985工程"、"百千万工程"、"名师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民心工程"、 "教育质量工程"、……这些工程之中的某一些之下还有子工程,等等, "工程"何其多矣!  相似文献   

6.
围绕当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介绍了我国工程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了日常教学中引入CDIO模式的途径,整合课程,综合评估,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谈工程教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首先,我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按:已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确定新的领导机构表示祝贺。对于教育,我是“圈外人”,了解情况有限,但“圈外人”有两个好处:一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在“圈内人”看来,“圈外人”的看法也许有些可取之处。二是有些话比较好说,“圈内人”不便说的,站在“圈外”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这些年来,跟我们教育界的同志在一起,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也受到很多教育。今天上午启迪同志讲的那些话,许多同志反映,多年来没有从教育部的领导那儿听到。98年我们工程院的第一个课题研究结束,当时政府正在…  相似文献   

8.
继续工程教育主要指的是对大专毕业后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知识更新的教育,可分两个层次: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学习新知汉、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②对个人讲是属于补课性质。第二是学习管理知识。第三是为改变职业而进行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代表团一行六人(团长张维、副团长林克、团员王森、冯城、文学宓、卢谦)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赴西德进行了工程教育考察。在西德参观访问了阿亨高工(RWTH—Aachen)、柏林工大(TUB)、慕尼黑工大(TUM)、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FAU),并利用候机回国的时间顺访了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ETH—Zurieh),一共访问了五所学校36个研究所(教研组)。另外,还访问了与工科院校关系密切的联邦核能研究中心(KFA)、西门子公司(Siemens)、爱异奇公司(AEG)、林德公司(Linde)、全德国家材料试验中心(BAM)以及布兰坎普教授在杜塞尔多夫开办的一个研制机械加工电子监测装置的小型工厂等9个单位。阿亨高工是这次访问的主要邀请单位,他们十分重视这次访问,预先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各种教育研究刊物和教育问题的调查资料中,批评当今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弱、到工厂难以适应的文章比比皆是。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责任却在于教育。学校应负重要责任,而家庭和社会也负有不可推诿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成效显。城市形象的改变,让人看到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但是,一些地方出现的大搞形象工程之风,令人十分担忧。其实,教育工程将大力提升国民素质,进而消除贫困,比仅仅改变城市外在面貌的形象工程意义更加深远。因此,形象工程应该改为教育工程。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未来的优秀工程师应该具备大工程观,这既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交融的必然,又是社会的需求。文章就什么是大工程观、为什么需要大工程观、工程教育如何体现大工程观展开论述,指出,树立大工程观是工程本身的需要,是工程孕育与成长的需要,是创新的需要,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归根结底,是涉及我国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大事。认为,大工程观的培养,除了需要加强学生的科学基础,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大工程体验、需要人文情怀以及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沈阳工业学院□曹秀吉我院从国情、校情出发,实事求是,找准位置,明确“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突出“工艺及应用技术”培养特色;探索“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工程技术是基...  相似文献   

14.
认为工程博士教育处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担负着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重任,是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强调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培养工程博士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出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探讨工程博士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将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培养成为具有跨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较宽的工程背景,善于把握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用全面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具有卓越领导力,引领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可以说,当今正处在终生教育的时代。一般来讲,终生教育应包括由出生到死亡的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即中学教育、大学里的工程教育、企业中的工程教育和按照个人的愿望、爱好、兴趣等等接受的教育。目前,大学里的工程教育和企业里的继续工程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联系。本文试图论述大学后继续教育及企业与大学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日本的教育体系 1.目前日本的教育状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未来几十年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现实需求,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工程教育改革要趁势而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工科院校改革要着眼于确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工程哲学是最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从工程哲学的几个主要范畴--工程问题、工程理性、工程知识、工程实践和工程伦理出发,分别探讨了它们与工程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校轮机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工程教育模式及其适用性,指出了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差距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卓越计划要取得成功,必须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并且保证其有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参与;必须健全相应的法规,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使企业、学生、学校和政府都从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19.
20.
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产学研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工程教育的一种新诠释,体现了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理念,摒弃了传统工程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而代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程教育新理念。一、产学研工程对工程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现代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培养具有“绿色人格”、“环境品德”、“生态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学研工程的实践过程是向学生传输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学会关心,前者是对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的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