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戏剧和现代话剧的最大不同,就是以曲作剧.《西厢记》的心理刻划,最出色的成功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描写;通过人物情态动作进行心理描写,从而出色地完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刘划,从而创造出相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形象,为现代观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阅读文章中的人物是学生进行阅读探究的主要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的阅读来了解人物特点、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深层心理空间,在探究中形成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学生通过对人物深层心理空间的分析,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塑造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走向人物的深层心理空间,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特点,形成对人物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岩》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人物心理,使人物更丰满,情感更真实,情节发展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多以言行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而非情节性的直白式心理描写则比较少见.这种间接而含蓄蕴藉的心理描写方式固然能给读者提供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然而,直白式心理描写的缺失,也使读者无从直接获知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而只能通过人物言行的暗示来作出种种揣测,从而造成对人物形象解读的差异性;有时缺少心理流程的描写,也影响到对人物性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构建了物理和心理两种叙事空间。物理空间作为外部感知的客观存在,既是作品中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的场所,又承载着特殊的文学内涵。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世界对外部环境的映射,外化于人物唱词,同时也是现实社会环境和作者创作心境的反映。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推移和转换又通过作者干预的直接转换和媒介力量推动的间接转换得以实现,空间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动情节发展、调节叙事节奏、塑造人物形象的文本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说创作最基本的任务是探索人物心灵的奥秘,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作者通过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刻地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来正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写作文少不了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但是怎样才能细膩、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呢?下面,作文魔法师就为大家施展心理描写的魔法。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心理描写的方式甚多;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本身的内在状态为直接描摹,主要可以通过心理概述、内心独白、回忆、感觉、意识流、梦境等方式来实现。描写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外在形态为间接描写,主要可以通过人物行动、语言、外貌、文字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想法。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思想变化、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立体感,也更有感染力;同时,它也有深化文章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提升感受力,可从多方面着手。学会思绪摹写和心理分析,是两种有效的手段。思绪摹写好比一台摄录仪,它把人物的所思所想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似乎不加剪裁、干预和评论,就像摄像机一样忠实、冷静,当然也难免芜杂。但是在芜杂的背后,人物的心态还是隐约闪现出来。现代文学中有一种影响广泛的手法叫作意识流,它就是思绪摹写的一个类别。这种手法为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我们学习心绪摹写、提升感受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以塑造、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对小说人物的探究,可以透过文本中人物的各种描写,以第三只眼看人物.也可以通过探究人物的心理历程,以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入、最有效的方式直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以《最后一课》为例,探究韩麦尔先生的心理历程,更好地认识、了解韩麦尔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而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主要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写作文时,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恰当地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人物的心理呢?[密码破译]1.内心独白法。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就好像电影中人物  相似文献   

15.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形象之所以生动鲜明 ,是由于剧作者采取了一系列独到的艺术手法。即莎翁通过对比手法、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个性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茨威格擅长心理描写,其小说以多种方式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形成了塑造人物舍弃表象直取事物本质的特征。这一手法彰显了茨威格对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赖简是《西厢记》中写人物心理活动最精彩、最成功之处,莺莺的赖简是相国小姐身份、封建礼教熏陶所致,同时又受忧虑试探心理和少女羞涩矜持心理的影响,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的作者开始摆脱前代章回小说家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刻画不同人物心理时,适当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显示了超越前代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作者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受,这一手法在章回小说的创作中并不多见.从这一点看来,<金瓶梅>已经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了.  相似文献   

19.
心理描写是小说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常用的一种方法。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在凸显人物心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手法新颖,形式多样。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