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并出乎意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拥有小孩子的思维。面对课堂上新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智慧,呵护孩子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在与内高学子的相处中,如何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赢得他们的信任与理解呢?本文借笔者在内高班教育教学中的一件小事谈了一些体悟。做好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巧使妙招让每位内高学子都能主动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和动力。另一方面,在相处中要时刻保持理智,用尊重去赢得信任与理解。只要时刻尊重他们,怀着一颗尊重的心与他们沟通,用一视同仁的态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内高学子的关心爱护和殷殷期盼,那么当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尊重和善意时,自然而然也会回报以理解和支持,教育效果往往也就能够事半功倍。育人之路漫漫,但只要牢记原则和要领,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探索,用尊重的态度去面对,便一定能在"尊重"的土壤里,用爱滋养出美丽芬芳的"天山雪莲"!  相似文献   

3.
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们从小就有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幼儿想要挣脱成人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生长的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发展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小学生是最相信老师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正处在最相信老师的时期,一方面渴望能独立的处理一些事务,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些不尊重别人、不文明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所以作为小学老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更应努力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为他们做更多.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邵德华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中,一个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一、为什么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误认为老师、同学看...  相似文献   

6.
周琦 《海南教育》2014,(18):75-76
陶行知先生曾多次强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何“变小孩子”呢?笔者认为老师必须有一颗“童心”,在心态上成为一个孩子。这样老师就能做到凡事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你,尊重你,与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苏派教育家李吉林也曾说:"从儿童出发,就能想出办法;从儿童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规律。"两位不同时代的教育先贤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唯有从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他者型教学、割裂式教学和片面性教学充斥着我们的课堂,阻碍着孩子们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8.
自卑是当代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忌,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危及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甚至生命安全。作为班主任,帮扶教育这类学生,必须要追根溯源、循序渐进,用真情和智慧去尊重、理解、赏识他们,这样才能当好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9.
正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幸福快乐是他自己的一种心理感觉,这种感觉或许不被大人支持和理解,但作为大人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我认为小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没有成人的干预,没有成人的模式。曾记记得问过一个小孩:幸福是什么?他说:"幸福就是当小狗舔你脸时,即使你一天也没有理  相似文献   

10.
温秋银 《师道》2008,(9):40-40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德育同样如此。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正做到“用心灵去温暖心灵”。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教师要用爱心和信任去感化那些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用赞美与肯定激励他们,用真诚去关爱他们,给他们以理解和尊重,与他们平等交流,促使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中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差生,用真诚去关爱差生,对他们理解尊重,与他们平等交流,就一定能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大人们总说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以成天东游西逛。唉,其实当个小孩也不容易啊!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小孩子,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小孩也不能说他,更不能批评他,要不就说你讲话没大没小,甚至说你不孝顺。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到大人的管教,有时还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了错事,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没了。唉,谁叫我们是小孩子呢?小孩子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小孩子一定不能插嘴,如果你一插上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们讲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去。”其实,我们小孩子懂的…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他山石     
要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小孩子的创造用成人的标准看似乎是幼稚可笑,而且一般没有什么社会实用价值。但是发展那些幼稚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却极其重要。因为没有这些幼稚的能力和精神做基础,在成年以后就不可能作出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创造。这么一想,你就会非常尊重、爱护那些幼稚的创造,而毫不觉得它们有什么可笑。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听他们讲故事,讨论问题,计划某种活动,唱歌等等,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械人,都不是只按照老师讲的,家长教的去做、去说。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创造的因素。对此,你是否去培养它,发展它,结  相似文献   

17.
孙丽 《辅导员》2012,(Z2):121
魏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做老师的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面对一个班集体,就好像面对一个大家庭,需要有更多的信任、尊重、包容和赏识,需要用教育的智慧去处理每天的突发事件,善待每一位学生。一、学会信任"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以解释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才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信任,才能营造出民主平  相似文献   

18.
神行太保:哎呀呀,黄馨瑶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大人们有没有考虑过,多站在我们小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呢?他们觉得能理解我们吗?太保好希望小记者们去采访采访,听听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习作,要尊重以其独特视角来感受人生的体验.小学生的习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感悟,释放他们的生命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