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江峰 《收藏界》2015,(1):121-128
沧州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专门收藏浅绛彩瓷器的公立博物馆。在这个名为“浅绛瓷韵”的专馆中,分十个专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浅绛彩瓷器超逸、典雅的艺术风采。其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收藏专题叫“瓷绘文心”,集中展示了一批大口径浅绛彩文房笔筒,其藏品之精,数量之众,品位之高,令人过目难忘。笔者近期有幸多次欣赏这批精彩的浅绛文房重器,反复想象这批文雅之作,曾经  相似文献   

2.
王军 《收藏界》2012,(1):46-47
如今的瓷器只要沾上浅绛就身价倍增,所谓的官窑名家更是天价。前些时期到异地一古玩店,老板拿出一光绪后期釉彩花鸟壶,满口不离浅绛彩名家、御窑厂名家,索价也高,余无语。诚然,浅绛彩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文人的参与,现在很多人称浅绛是文人瓷,殊不知不是所有用浅绛彩在瓷上作画的都可称文人瓷。  相似文献   

3.
洪则涌 《收藏界》2013,(4):49-53
"筱园珍藏"款瓷器因与浅绛彩瓷开山鼻祖程门有关,一直是文人瓷画收藏界高度关注的品种。从最早关善明的《瓷艺与画艺》,梁基永的《中国浅绛彩瓷》,到陈建欣、穆清、刘正波的《浅绛彩瓷画》,熊氏兄弟的《谦益堂藏瓷》,刘杨的《浅绛彩瓷品鉴》,陈树群、胡越竣的《浅绛百家》;直至最近的徐锦范、陈兵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等都著录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初国卿 《收藏界》2013,(4):40-42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维新兄曾告诉我给瓷器及书画文玩命名的原则,先是断代,次为作者,再是纹饰色彩与题材,最后是器物形制。如果按周兄所言之原则,汪藩这两只浅绛彩山水瓷瓶的全称应是"清汪藩绘浅绛山水方胜对瓶"。  相似文献   

5.
季永 《收藏界》2012,(9):53-56
创烧于晚清同光时期瓷都景德镇的浅绛彩瓷器,因其独特魅力自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藏界的青睐。浅绛彩瓷不仅拥有传统文人书画的笔情墨趣,更有胜过纸绢的质感色彩,而形态各异的优雅造型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体验。除前朝器型以外,瓷板、帽简、琮瓶等等新兴器型更加有利于浅绛画面的立体展示。于是,这些承载古人艺术生活化理想的日用器物,在百年之后成为我们欣赏、把  相似文献   

6.
尹青兰 《收藏》2013,(1):74-81
从当今存留的浅绛彩瓷作品看,时代大多集中在清同治和光绪病朝。当年,景德镇御窑厂和民间共有多少人绘制浅绛彩瓷,浅绛彩瓷其生产了多少,已无从考证。但我们现在还能在国内外的许多地方见到浅绛彩瓷。不能不说与当时浩大的产量有关。当然,艺术精品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从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浅绎瓷来看,既有像程门、俞子明等大家熟知的浅绛大家...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4,(3):147-147
绛彩瓷器产生于同治中晚期,兴盛于光绪中早期,消亡于民国初期,在瓷史上只存在了50余年,且一度被历史所堙没。自20世纪90年代广东的粱基永先生推出国内第一部关于浅绛彩瓷的专著以来,其神秘的面纱逐渐被世人揭开,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为收藏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寻瓷琐记     
季永 《收藏界》2012,(1):57-59
与浅绛瓷结缘,算来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从被老师带着去皖南徽州寻古玩,到自己背起行囊闯荡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再到守在电脑旁边寻觅世界各地的浅绛信息,我的生活完全被浅绛收藏所改变。而浅绛彩瓷这个十年前还少有人知的名词,到今天成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新宠,也是我们这些老藏友所始料不及的。说实话,我自己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9.
空谷 《收藏界》2011,(3):35-38
艺术的生命活力,来源于不断的变化和创新。浅绛虽然持续时间非常之短,但是浅绛画师并没有放弃不断创新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浅绛画师是以浓厚的文人气息著称于瓷器制作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11.
马景政 《收藏界》2014,(6):66-71
春日午后的睡意朦胧中,接海淡先生约稿电话,只迷迷糊糊匆匆应了差事,没来得及多聊几句浅绛圈里圈外的奇闻逸事。自去年开始,由浅绛彩瓷收藏引发的故事和话题纷纷扰扰,加之手机微信传播的普及,更是常常会因一则瞬间转来的熟悉的人物或器物的惊人消息,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但话又说回来,故事总归是故事,是真真假假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了浅绛彩瓷与生俱来的风雅精神,终究无法让它的每一个传承者都能秉承高贵文雅、健康向上的人生准则和行为方式。况且浅绛彩瓷的经济价值和财富属性已成了时下一些人追求的全部。忝为浅绛发烧一族,自知修行还远远不够,这里只是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谈点琐碎的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陈树群 《收藏界》2014,(6):83-86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下张肇源。  相似文献   

13.
季永 《收藏界》2013,(5):51-54
2012年可谓是浅绛彩瓷器进入艺术品主流市场的"破冰之年"。继浅绛彩瓷连续现身央视"一锤定音"节目之后,北京保利和中拍国际都分别开设了浅绛彩文人瓷秋拍专场,而天津玉兰华堂的文人瓷专场则成为浅绛彩藏友们交流藏品、了解行情的固定平台。尽管主流藏  相似文献   

14.
初国卿 《收藏界》2014,(6):72-79
我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玩浅绛彩瓷,买的第一件藏品是汪兴藜的“青花纹与刘备招亲图浅绛大瓶”。那是在辽西古昌黎义县的一家寄卖行,大瓶虽身有裂纹,且缺耳一只,但66厘米的高大器型和三层青花纹饰,一面浅绛人物,一面书法诗作,既有纪年款,又有署名,这样的彩瓷作品,着实让人喜欢。  相似文献   

15.
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  相似文献   

16.
"浅绛"原是指元代画家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勒并略加皴擦,以淡赭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浅绛彩瓷则是借此山水画术语,特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点染少许水红、淡紫等彩料,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的纹饰效果与纸绢之浅绛画相近似的一种彩瓷。  相似文献   

17.
季永 《收藏》2020,(5):32-43
王凤池(1824~1898年)字丹臣,号福云山樵等,湖北阳新县王志村人,清同治四年(186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饶州候补知府权榷务、江西南康知府。精诗文、善书法,著有《福云堂诗稿》。王凤池还是晚清浅绛彩瓷画重要的设计者、创作者和评论者。他因宦游景德镇而与瓷结缘,以超凡脱俗的文化品格,抱"寄志于物"的人文情怀,亲自组织参与制瓷,携手程门、王少维、金品卿共同开创了浅绛瓷画的鼎盛时代(图1)。  相似文献   

18.
刘昕 《收藏界》2014,(10):67-71
明确意义上的“文人瓷”,始于清成丰年间以程门为代表的文人用浅绛彩拟元人之法绘画于瓷上的瓷器。程门之子程言于1895年在“浅绛山水人物将军罐”上的绘画,诠释了文人瓷的“六如之法”(图1)。至民国时,以“珠山八友”为首的绘瓷艺人们或以新彩作画,或继续拟“六如之法”,迅速地确立了民国新“文人瓷”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民国文人瓷的快速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目前收藏界及研究者存在一定的歧义。2008年,沈阳的初国卿老师明确提出了"瓷本绘画"的概念,认为浅绛彩瓷画集五种最具文人气的艺术为一体,是中国瓷、中国画、中国诗、中国书法、中国印五种国粹艺术的大集合,对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江苏常熟的徐锦范老师在编辑《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一书的过程中,认为浅绛彩瓷器的价值取向应从四个方面着眼,即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树群 《收藏界》2011,(9):64-67
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的说法。《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本文依晨欣先生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