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先对雷电流的波形进行分析,然后对雷电流的脉冲函数模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出雷电流的频谱函数、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谱及雷电流峰值比率积累的频谱,在给定波形的条件下绘出雷电流的频谱图、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谱图及雷电流峰值比率积累的频谱图,然后找出雷电危害的重要波段所在。这对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雷电流的波形进行分析,提出雷电流的幂函数模型,然后再与雷电流的双指数模型和Heidle模型进行比较,说明雷电流用幂函数模型表示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它对雷电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仪器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该教具用普通干电池作电源,利用电子起电圆盘旋转的方式形象直观地把教材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成因,落雷危害,避雷方法集中反映在一个仪器上,对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揭示雷电成因,破除迷信传说,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2)用途该仪器用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第2课《雷电》的教学,解决了常因“手摇感应起电机”受潮或空气湿度大的影响,不能正常教学的难题。3制作材料4制作方法(1)雷声、升压电路制作(见图2)用雷鸣声(IC)集成块(市场有售)、喇叭(8Ω)…  相似文献   

4.
(1)特点 该教具用普通干电池作电源,利用电子起电圆盘旋转的方式形象直观地把教材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成因,落雷危害,避雷方法集中反映在一个仪器上,对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11 放电演示仪  2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  3 电热演示器  4 电磁演示器  5 电 铃  6 电路元件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能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放电演示仪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雷电现象”、“落雷”的形成等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雷电形成原因和避雷方法。②构思新颖 ,造价低廉 ,使用安全 ,便于制作。如放电演示仪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等 ,均用两节干电池为电源。前者采用电子振荡产生高压替代传统教具 ;后者在电路中接入两只三极管 ,就能验证人、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导体。③使用范围大、用途广。本系列教…  相似文献   

6.
立意 《阅读》2012,(11):15
五(4)班张晓琳在学习了课文《天火之谜》之后,知道了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但是她不明白避雷针究竟是如何避雷的。于是她就上网查找到了这样的资料,和同学们一道来分享。在雷雨天气,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参天大树被雷电击倒,而周围的一些高塔、高楼等高层建筑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参天大树由于受到带大量电荷的云层的感应,也带上了大量电荷,积累的电荷过多时,树和云层之间就开始放电,树就被击倒。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湖北省利川市的原生水杉母树逐一进行调查,总结出建生态能源、建围栏、安装避雷针、修筑保护坎、培土压根等措施来保护原生水杉母树这一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分析了频域心电图(FCG)的基本特点,并应用信号处理技术对FCG进行频谱和相关函数的分析。同时根据频谱的波形变化与心脏功能异常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心脏临床诊断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观测已成为地面大气探测中的关键技术。文章以江西省为例,由于自动气象站的构成要素、其安装的技术环境特点及江西省的地域气候特征,造成江西省区域内的自动气象台站易遭受雷击侵害,本文对自动气象站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江西省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应对措施,旨在减少雷电灾害,有效提高自动气象站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该仪器利用高压包在教室中重现雷电过程,再利用化学原理对产物进行检验,将化学与自然现象完美结合。(2)用途①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看到雷电现象;②通过检测雷电后与水反应的产物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③了解大自然中的雷电天气是自然固氮的一种方法。3材料准备普通型号高压包1个,普通变压器1台,气泵  相似文献   

11.
多重分形谱能精细全面地描述工件表面图像特征,而采用配分的方法获得多重分形谱,并对具体的算法进行了描述,将多重分形谱和奇异指数对权重因子求取一阶导数,确定了权重因子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扩展频水印技术是一种鲁棒的水印算法.如何提高扩频水印算法的鲁棒性是当前一大研究热点.充分利用图象的像素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差值的统计特性,利用差调制的方法嵌入水印信息,从而降低了原始图象对该水印算法鲁棒性的影响,来提高水印算法的鲁棒性.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同时获得较小的误警和误拒概率,从而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鲁棒地抵抗常用的攻击,如JPEG压缩、中值滤波、加噪声和图象大小调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目前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有相当一部分频谱的利用率是很低的.针对这个问题,对认知无线网络中,非授权用户接入频谱空隙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检测的设计方案.该硬件设计中采用集成了MC8051和CCI100射频发射模块的CC1110,运用CC1100的CSMA功能来实现非授权用户监测频谱空隙,非授权用户能够准确地检测和利用处于空闲状态的频谱,并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经试验测试,本平台达到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基本具有同构网络中非授权用户智能接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联网环境下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条件频谱感知组合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多分类能力,将信号能量、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最小特征值、迹和平均特征值融合作为神经网络特征参数实现合作频谱感知,并从理论上分析参数选择方案,算法还充分考虑信道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导致的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以及车辆移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达到提高频谱感知成功率的目的,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比已有的频谱感知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边缘的算法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了边缘和能量结构. 首先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NSCT)变换,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和多方向的分解;然后将低频系数按边缘能量大小划分为边缘和平滑2部分,边缘部分采用边缘能量取最大的融合方法,平滑部分使用基于局部能量的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使用相关系数和局部方差相结合的重要性测度法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系数进行NSCT反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融合效果较基于边缘算法有所改善,是一种有效兼顾细节和能量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低轨卫星物联网系统中,卫星感知的频谱数据空间分辨率低,空间电磁环境的细节难以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将频谱的空间分布情况以二维图像形式处理,根据空间频谱感知数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提高了频谱的空间分辨率,增强了频谱态势中的细节。仿真结果表明,根据灰度值可以从图像中直接观察信号的存在性,并且依据频谱数据图像特点选择的双三次插值、基于L1范数先验的贝叶斯方法和基于匹配图像块的学习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频谱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用PSNR评价时,基于L1范数先验的重建算法效果更好,但是基于匹配图像块的学习方法增强了频谱感知数据中的波纹,从视觉上看,提高细节效果略优。  相似文献   

17.
基于EMD和HHT的轧机扭振瞬态冲击信号时频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轧机扭振非平稳瞬态冲击信号的瞬态时频分析难题,提出了基于EMD和川bert—Huang变换的瞬态振动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利用EMD分解提取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OMF),再结合Hilbert变换,求解瞬时频率,进而得到信号的Hilbert—Huang时频谱及边际谱,从而提取扭振信号瞬态特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通过轧机在咬钢抛钢时实测瞬态信号的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高频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的进展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高频成分分析以及心电信号的频谱分析,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的一种新型心电检测技术,尤其是90年代初此种技术研究临床医学中发展甚速,已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技术。笔者综述了此技术之历史沿革和目前进展,尤其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步传输(SWIPT)作为一种重要的射频能量采集技术,可使能量受限设备在通信的同时采集射频能量补充电能。针对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系统,研究D2D接收端利用功率切片技术同时进行信息解码与射频能量采集时的资源分配问题。为保证D2D接收端在高射频能量采集需求下的高信息解码速率,提出D2D通信一对多的频谱复用方案,允许D2D设备复用多个蜂窝上行链路频谱进行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作为分布式的射频能量来源对D2D接收端充电。在此场景下,对包括频谱匹配,功率控制和功率切片控制在内的系统资源分配进行联合优化,在保证D2D接收端射频能量采集需求和各通信链路速率需求条件下最大化D2D通信总速率。以上优化问题为非凸形式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难以求得最优解。因此基于贪心思想和凸逼近理论提出两层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对比其他资源分配策略,在满足用户设备能量和速率需求前提下显著提升了D2D通信总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