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轮学习、宣传、传承与弘扬杨善洲精神之际,应该系统、深入认识善洲精神实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建忠和胡适分别于1894年和1914年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为基础,探讨其理论意义。首先,对现今研究"善译"观的某些观点予以驳议;接着,对比马胡二人"善译"观中的主要思想,指出它是关于译者中心论的理论模式;最后,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追溯"善译"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
"德性"虽是儒学非常根基性的一个概念,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拥有的内涵却不同。它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即:蕴藏在人性之中的"至善"之性、人先验具有的对宇宙万物真实本性的认知、人从情欲向"至善"之性超越的过程、人的形体认知能力。其中,第三层内涵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儒家诠释"德性"概念的目的就是要挖掘蕴藏在人心当中的善,而由于对人性之善的理解不同,才造成"德性"概念其他内涵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环节包含了两个方面:"人性有善"与"人性无恶".人性有善即人性具有向善的趋势,说明了人性善的可能性,是对性善论的正面证成;人性无恶即将恶从人性中剥离,是对"性可以为恶"的证伪,从反面表明了"性善"的完全性.在孟子人性学说的论证中,人性善的证成与人性恶的证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树立尧舜这一道德典范而逐渐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至善网"云教学平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便利。该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分析"至善网"云网络教学平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并结合"至善网"云教学平台的教师在线管理、学生在线学习等功能,分析在网络平台教学的方法和特点,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孔、孟学说志在经世济民、安邦定国,乃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坚。其以"仁"为本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美善观。"善"为内质、"美"为外现,以"善"为重、归宗于"仁"成为二圣的共识,而于细端又有所别,在其对于"乐"的相关论述中亦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旅游业发展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紧抓住黄河口特色,实现旅游强市的突破。东营市旅游业的特色是:以胜利油田和大王地区工业旅游,以广饶为中心的古齐文化特色旅游,以河海交融、湿地生态为特色的黄河口生态旅游。这种特色在中国东部地区乃至世界暖温带地区也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芦花飞雪"、"河海交汇"、"油洲加绿洲"等独特景色景现,具有浓厚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这就是全市旅游的基础和命脉,应着力加以保护和开发,使之真正成为加速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或善"导",巧于设疑,或善"评",议论风生;或善"点",发幽探微;或重"精",博中求约;或重"情",以情动人;或重"趣"。引人入胜等,以不同的教学特色.启迪学生的智慧。交给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善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迎接未来的挑战。最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标,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的物质化,人性之善在当今现代生活中遭遇了种种道德困惑。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论语》思想的解读,结合一个现实案例和一个假想案例的分析,对道德困惑作出解答,最后通过"义利之辨"来给善下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1.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三大范畴:"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12.
加强运动员和谐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防止运动员"物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竞技体育异化的理想出路。本文选择运动员参与体育的三个方面,引导运动员求比赛与友谊之真、向拼搏与暴力之善和审运动员与环境之美,使运动员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综览古今,在很多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把至美与罪恶联系起来,把对美的孜孜追寻看作是渐渐背离善的过程。故而,本文从中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人越是追求外在美,则越远离潜在的善",进而告诫诸君在追求美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切勿对其过分流连沉迷。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从"中庸至善"思想出发,将正义和法律比较,指出"合法的"和"合乎正义的"具有同等性,最终提出以"法律是中道的权衡"为核心的法律正义观。  相似文献   

15.
体育的价值诉求是体育伦理的元属性问题,是对体育"至善"即应然状态的价值追问。体育的"至善"是达成身体自然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体育的最高价值诉求,体育通过审美性和育化性的活动来完成对身体自由状态的价值追求。因此,体育的基本价值诉求的内容包括其最高价值诉求--自由,以及两个基本价值诉求--审美和育化。明确体育的三大价值诉求,可以形成体育伦理"身体性""自由性""自由审美育化三性兼具"的三个属性标准,并可以此区分体育和其他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具体落实。孔孟之善何以可能问题,是孔孟道德学说的基础。人们效法天,畏惧天,构成了天的权威性,为善提供了外在本体规范;人具有善的本性,追求功利的需求,构成了人为善的意愿,为善的可能提供了内在主体性保证;仁义礼智信的可操作,构成了善的具体途径,为善的日常实践提供了路径保障。此三者保证了孔孟之善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屈原所指的"内美"不仅仅是历来所谓"帝高阳之苗裔",而更多的是诞之"寅"时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良辰吉日,因此,"日占"而知生于吉日,也就必然地树立起屈原一生自重其身和"善"与"美"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9.
康德把"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称之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依他的观点,道德和幸福完全可以在"至善"中实现统一,一个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配享幸福,以此,他高扬了德性的旗帜,提升了道德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20.
海门市海洪中心小学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海小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办学理念引领下,努力铸就"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挚爱、严管、善教、务实"的厚实教风,"立志、勤学、守纪、成才"的朴实学风。学校开展"点燃读书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