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访”在中外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尚方宝剑”,闪烁着扬善除恶的“正义之光”。在我国,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名义下,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鳞次栉比的批评报道中,通过黑洞洞的暗访镜头曝光了社会的阴暗面也的确  相似文献   

2.
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皇帝”,那大概算是相当过了的恭维了,我们新闻记者听了,也不免”寒毛凛凛”的。但毕竟是有人这样恭维的。但即便是“皇帝”,总也还是人,总也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要被人”闲活”,更何况还只是“无冕”呢?既然要被人“闲活”,那就还不如自己“闲话”几句罢。比如说,我们记者老”斩”人家,批评人家会议的规格越来越高,指摘领导到处去开会、说话、打哼哈。然而记者有没有想过,人家开个会、搞个“发布”什么的,如果没有相当一级的领导去打哼哈,你发的稿子,能轻易见报么?据悉新闻行中有一条不成文法,举凡一般的会议,如有省市书记、行政首长到过,即在头版站住,若有常委、行政副职官长,也可在二版落座,要是没有这样的规格,就难办了。实也难怪,老总、夜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为民鼓与呼,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够威够力,深受上至朱镕基总理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当然,它也因“挖”了少数人的“祖坟”而遭恼恨。那些被“访谈”过的官员们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心,愿:取消《焦点访谈》。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舆论监督传媒之一且有“尚方宝剑”支持的《焦点访谈》进行新闻批评都遭干扰,可知其他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更步履维艰了。被批评者百般阻挠“曝光”,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地方保护意识作祟,生怕丢丑露乖,尤其是那些钟情于一俊遮百丑、报喜不报忧的官们唯恐图此有损形象,有…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时,开头老是打败仗,急得他要投河。他写了一个奏折给清朝皇帝,说自己“屡战屡败”。一个慕僚说,这样写非受惩罚不可,应当倒过来,叫“屡败屡战”。果然,这样一改,味道马上变了。原来是说老打败仗,表现出他无可奈何;现在说的是每次失败后都还在继续战斗,显示出了勇敢作战精  相似文献   

5.
皇帝de诗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会作诗。不用说是养在深宫的皇太子,有太傅的专门训练,在当王储时就把诗才准备好了,就是有些出身草莽、起于行伍的开国皇帝,也有人能作出一鸣惊人的好诗。对此如果略加考辨,颇可玩味出一些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崇祯测字     
小篆  西晋 《出版参考》2007,(12):51-51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军一路打往北京,势如破竹。崇祯皇帝其时已无力抵抗.但还是抱着侥幸.盼着老天能给一丝希望。他微服走出紫禁城.来到一个算命摊上.让人帮着拆字。他先说了个“友”字。拆字的一看.脸就沉了下来,说:“客官,这可不是一个好字。‘友’就是‘反’出了头。如今兵荒马乱.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可不正是一个‘反’吗?”崇祯一听就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7.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他在<雍正朱批谕旨>的自序中说,所有奏折,都是他"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这些奏折都是有关军国大事,往往连篇累牍,动辄千言,雍正的批示也经常是数百上千言,有时还要与人打笔仗,没有特别旺盛的精力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最近读到一本好玩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发现不仅国家大事要雍正处理,宫廷里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雍正"钦此"一下.  相似文献   

8.
曾经读到一则关于某朝某皇帝的故事。一天,皇帝与大臣闲聊,闻得大臣早餐吃掉几枚鸡蛋,不禁大惊。皇帝对大臣说:一枚鸡蛋一两银子啊,可见你富裕得很!乖巧的大臣心里知道御膳房的贪官狠狠地骗了皇帝,也不敢揭穿事实。  相似文献   

9.
冯莉 《新闻知识》2002,(12):11-12
“暗访”在中外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尚方宝剑”,闪烁着扬善除恶的“正义之光”。而在我国,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名义下,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鳞次栉比的批评报道中,通过暗访镜头曝光了社会的阴暗面,也的确让我们大叫痛快,酣畅淋漓。但是,近期的“黑镜头”有被滥用的现象,“曝光”所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无限扩大,逐渐从有关公众重大利益的“大事”转移到一些个别人身边的“小事”。这种现象,在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的确会引发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与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  相似文献   

11.
官以何为天     
"民以食为天",古人说的,没有谁不同意. 请问官以何为天呢?古人没有明确说过,今人也没有明确说过.官与民不同,官是不以食为天的;不管是多么贫困的地方,也不管是怎样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有谁见过当官的挨饿了?封建社会,皇帝就是官的天.损害了皇帝的利益,不用说官当不成.命也甭想要了.有一本叫做<官经>的书里说: "也夫天以亿兆之命托之君,君以亿兆之命托之相(官)."皇帝受命于天,百官受命于皇帝.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档案服务陈永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对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市场经济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并不是一把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尚方宝剑”,而是像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档案法史是档案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档案法学理论体系和基础的同时,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历史上档案法律方面的变迁,总结经验,以达继承优秀遗产并发扬光大之目的。 在研究中国档案法史特别是古代档案法史之前,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中国古代档案法史体现了“中华法系”根本特征的一些内容,如“法自君出”,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钦定”)和最大的审判官(“廷审”),皇帝的诏令具有最权威的法律形式;“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同时也集民法、行政法(文件与档案管理法基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封建社会,一般中小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往往很难亲眼目睹龙颜。偶逢机会,也需要有高级官员的引领。这种中下级官员由王公大臣引领面见皇帝的形式,便是引见。它出现于封建社会早期,但直至明代,只是皇帝临时性的活动,很少举行。到了清代,引见被广泛应用于官制之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引见制度。本文拟从清代引见制度的发展演变、引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有一条十分醒目的标语:打土豪,分土地。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再明确不过。短短六个字,让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跃然而出。无怪乎,它吸引着千千万万农民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顾一切。不能不说这是高超的宣传艺术的具体体现。现在很多地方农村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问乡镇干部,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木然者有之,摇头者有之,含糊其辞者亦有之。干部如此,群众的感受可想而知。什么原因?这样的标语的实际效果远不及“打土豪,…  相似文献   

16.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17.
当前,被社会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新闻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特权思想。西方社会曾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尤其是个别年轻记者,把手中的记者证当成了“尚方宝剑”,大有一朝“证”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感觉。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动辄以曝光要挟对方。更有甚者外出采访时,夜晚到不该去的娱乐场所消遣。事后人家让其付费,他却把记者证一亮:我是记者!.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媒体的神圣权力,它是一座维护道德的堤坝和伸张正义的尚方宝剑。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今日点击”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形形色色的违法乱纪、坑民扰民的行为进行着坚决的斗争。也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阻挠,记者甚至遭遇恐吓、殴打。  相似文献   

19.
清代金榜是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重要珍贵档案之一,“是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由于其全部由墨笔书写于黄色手工纸上,故称“金榜”亦称“黄榜”,同时由于该榜是以皇帝名义所发,又称“皇榜”。金榜分大金榜和小金榜;又分有文科大小金榜和武科大小金榜。每届每一种只做一份,金榜上前十名名次是皇帝钦定的,又是以皇帝的令形式下达的,这使得清代金榜更加弥足珍贵。清代金榜虽然没有豪华的外边装潢,但大金榜宽长的幅面和小金榜精致折件在展开后,展现出明黄色的载体,加之永不褪色的满汉两种文字墨迹,以及朱红色的“皇帝之宝”大印,足以显示出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诏令文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使得对清代金榜的保护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重庆商报》的女记者罗侠在采访中被人无端毒打,此事在国内新闻界激起了一片公愤。 罗侠被打是在晚上。光天化日之下尚且有人敢于行凶,晚上当然更是恶人猖獗之时。被打的地点是一家夜总会,这种地方在一般百姓眼中往往脱不了“是非之地”的印象。打她的人是正在这里寻欢作乐的某电器厂的法人代表“朱二哥”及其手下喽罗,大约属于既有权又有势更有钱,于是便有了背景也有了靠山的“腕”级人物。打她的缘由十分简单:“朱二哥”喝令毫不相识的她过来陪酒,她竞敢以自己是执行公务的记者而非“三陪小姐”相拒。 “朱二哥”明码出价:我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