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历年的生物高考试卷中,多选题由于分值重、难度大、评分标准严格(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其他不少学科少选可以得分,有的学科的多选题则固定的只有两个答案)一直是考生面对的一块“难啃的骨头”.并且多选题综合性强,注重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考生在往年的高考生物试卷里,多选题一向失分较多,除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中,重新提出了针对物理单科的能力要求,并强调“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从实际教学情况看,高考的五种能力要求中,考生能力水平与高考要求差距最大的是“分析综合能力”.所谓“分析综合能力”,即是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是高考对考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在历年生物高考中这项能力的考查都占考查内容的较大比重.本文归纳生物高考中常考的四大类信息题型进行例题分析,并提出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2008届高三毕业生自初一到高三的中学学习阶段,一直都是在教育改革的“新环境”中度过的.2008年的高考既是考生三年高中学习后的升学测试,也是六年新课程的一次终结性检验.因此,2008年高考怎样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数学考试历年来是社会、家长、老师、考生“最为担心”的学科,这一方面是因为考生的临场状态会较大地影响着考生成绩,另一方面是试卷的难易程度会较大地影响着考生成绩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5.
杨荣良 《新高考》2006,(7):17-18
2006高考大纲把物理学科的命题要求,由“……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修改为“……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进一步体现了高考“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导向作用,也预示着今年高考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试题比例会更高.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今后高考中以体育运动为背景命题的试题有可能增多,今例析部分体育运动类应用试题及其解题策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08,(6):63-63
据预测,2008年全国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将增加。“艺考热”之所以持续处于沸点状态,让众多高考族趋之若鹜,关键在于其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艺考”如今已被不少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视作了考大学或考好大学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机械能、动量”是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重点内容.高考《考试大纲》中“动量、机械能”的八个知识点中,就有七个知识点属于Ⅱ类要求,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导数中的定义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从多年高考结果的反馈来看,考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自2004年全国实施各省、市独立自主命题以来,每次在命题者的巧妙“包装”下,特别是有关“瞬时变化率”的问题让考生无所适从,少数考生甚至读不懂题意,原本很基础的题因此演变成高考中的难题.本文就导数定义的有关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帮助考生熟练掌握,减少高考中不必要的丢分!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电教》2003,(4):48-49
距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已经时间很近了,此刻,考生、家长仿佛一同进入了紧张的考前“倒计时”状态。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将“保票”押在大量的“补脑药”上,希望能考出个优秀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如今虽不是“一篇文章定终身”的时代,但可以说,作文的成败关系到语文乃至整个高考的成败。从分值上看.作文分几乎接近生物一科的总分:从考试来讲,作文是个安全系数不大的板块.平时会写作文的学生高考不一定能得高分。作文的成败固然与老师的指导、考生平时的作艾功底、应考的技巧和心理有关.也与高考命题有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从1999年起.连续4年跟踪全国高考200名状元.发现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的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以前备受关注的记忆力仅排在第十七位。所以高三备考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学生备考心理调适,是帮助学生决胜高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首次提出了考查考生“个性品质的要求”,并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个性品质是指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随着新高考对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的提出,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成为考查这种创造意识和个性品质的新亮点.数列是传统高考的重要内容,概率是新生代,概率和数列的交汇与融合可以进发出一类档次较高、新颖别致的综合题,对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下面通过对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略举数列,加以归类剖析,试图揭示概率与数列的交汇题的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铺开,今年在全国已推行“3 x”科目考试,“x”是多学科的综合科目考试.它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对考生的要求更强调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在近年高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试题逐渐增多,试题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生物学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学习生物理论时,常常需要学习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更是离不开生物实验。近年来,随着教材中实验的明显增多,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高考的必考内容,并且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高考理综生物《考试大纲》对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考生具有将所学的实验知识、方法、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最后能综合生物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实验知识,共同完成验证、探究、评价的任务。那么,如何了解高考是怎样对上述能力进行考查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种类繁多,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帮助学生从容迎战高考,特对生物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类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江苏省将实行“3+2”的高考模式。“3”是指语、数学和外语,每位考生必考;“2”为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中,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两门考试科目。“3十2”方案中的每科分值均为150分。新的高考模式,新的考试要求,势必再次触动中学教学,特别将对高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笔仅就当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1月15日、16日.北京举行了2005年春季高考。考场里不难见到考生缺席的空位.同夏季轰轰烈烈的全国高考相比.春季高考冷清收场。北京教育考试院宣布,今年北京春季高考报名人数未达到计划招生数1542人,只有1466人报名,低于计划招生数76人。这可以说是春季高考试行6年来,报名遭遇的最冷寒流。在部分区县,甚至出现“零志愿”报名表,即报名考生仅填写本人简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安徽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第三年,处在由大纲高考到新课标高考过渡的后期.高考数学科一结束,数学卷成了公众1:3诛笔伐的对象,“难”的呼声此起彼伏.真的难吗?难在哪里?本文站在“草根阶层”,从考生的视角谈亲身感受.角度有两个:一是考场上考生的答题情况,二是考场外和考生的谈话聊天.“草根”之见,粗陋短浅,难免偏激,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家长并不轻松.其中感到最为困惑的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第一志愿学校及专业。填报高考志愿常被人们称为“第二次高考”。一些过来人这样说:“准备得早,策划得合理,可能相当于考生的总成绩提高几十分”:“既要分数考得高,还要志愿填得巧,填得好”。然而,每年都有一大批考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志愿填报不合理,高分低取.甚至落榜,或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意愿相差太远而抱憾终生。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笔者想就近些年来填报高考志愿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考生及家长有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吴文尧 《中学教研》2014,(12):19-21
1从一道高考试题谈起2014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结束后,绝大多数考生觉得试题太难了,有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也认为它是浙江省近5年数学高考试题中最难的一套试题.事实上,其中的解答题没有特别难的地方,考生感到难的主要原因是有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不是很“厚道”,其中的第10题(选择题压轴题)成了许多考生的“滑铁卢”,有的考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答案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