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成熟。在整体上对序言进行了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局部上对序言中唯物史观经典表述部分进行了解读,从而强化了对序言重点文本的研究。这种整体与部分、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研究,使我们对序言的文本具有了立体感,从而使我们对序言的思想具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针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从历史理论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不容否定的。尽管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出现了危机,但只不过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局限及人为曲解的结果而已。唯物史观并非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而是现实生活生产决定论,两种生产决定论,迄今为止它仍不失为最科学的史学理论,历史研究的理论指南;其历史局限,将随原始历史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趋势.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化做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物史观与全球化>(汤文曙、房玫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唯>著)一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对全球化作了唯物主义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著作。在此文中,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二、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把人类历史如实地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在历史观上发生的决定性的转变;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产生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论证和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是马克思自1843年之后15年间经济学研究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经济学从对现存的经济学理论批判为主的研究向以经济学体系构建为主的理论叙述的转变,第一次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趋势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因而,《手稿》是继《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路标,也是马克思向《资本论》进展的思想驿站.深入系统地研究《手稿》,对于探寻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精神》节选自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这篇《序言》第一次正确、深刻、全面地分析评价了鲁迅先生的思想道路及其杂文创作,它无论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的初步树立上。还是在瞿秋白与鲁迅的战斗友谊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简明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结合当前的思想理论实际,我们必须学习与掌握以下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原理,客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并由此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学生们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但在这期间 ,我们通过教学也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 ,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社会历史的科学透视”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1节课的教学时间 ,先从社会历史观及其演变角度 ,来讲解人类在认识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时所经历的迷茫而曲折过程 ,从而为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铺垫 ,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出两种关于划分社会形态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五种形态说和三种形态说,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一个重要范畴,探讨它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分析"需要"在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对全面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中的矛盾论、系统论、生产力理论和实践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并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在当今时代,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剖析其中的和谐哲学意蕴,不仅可以拓宽我们认识唯物史观的新维度,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但又不能代替历史学自身的理论,历史学的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确立,不是在哲学上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简单超越,而是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对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古典经济学方法的逻辑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是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注重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哈贝马斯面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认为只要运用交往行动理论,就可以获得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交往方式,拯救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病,重建社会的和谐统一。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的论述,从唯物史观出发来理解交往,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认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有:明确定位唯物主义的新主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确立了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框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时代转变;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论,实现了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发展观的诸种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转变和超越。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理论成果,更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实现了社会“发展”性质、目的、终极目标、形态、阶段性目标、战略、内涵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赖之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中系统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逐渐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也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而具有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方向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个必然”真理性及其规律性,进一步坚定在我国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为实现此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