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索月玲 《学周刊C版》2014,(3):116-1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优美文章,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意义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渗透到我们曰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服装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如何美化人的基础学问,并解决如何运用各种的形式美要素和构成法则处理好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变化。服装的美,是对人类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的经验总结,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服装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并接受什么是美及美的标准,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创造美的思路的目的。因此,审美观的培养,在服装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它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秋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推出了,一时间成为教育界评论的焦点,评价是褒贬不一,我在细细阅读及与旧教材对比之余,内心还是有着一份欢喜和欣慰。感觉新教材的语文色彩更浓了,尤其是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是要按照教学目标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前人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接受美文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体会,引导学生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陶冶崇高情操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一新标准的提出。必然带动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地关注文本主题却淡化了文体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钱艳 《语文天地》2013,(11):70-71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偏重于审题、结构、主旨这类模式化的训练和所谓技巧层面的指导,忽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情感、精神、意志、个性以及情趣的作用。这种作文教学致使学生情感僵化,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文章大多缺少对生活的感受,失去了真情实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  相似文献   

7.
正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把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使用能力上,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通过语文特有的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作者认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语文教学理解为工具性的教学,把语文教学的所有都倾心于语言和文字方面。让学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去直接体验理解作品的形象,从而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悟”,在“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离开体验,离开悟,就背离了汉语的特点。关于如何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即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现谈谈本人的愚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孙宝琼 《新疆教育》2013,(15):81-8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打好思想、道德、文化的底子至关重要。能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塑造求真向善审美的健全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理解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要求。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语感是相当重要的。语感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感染读者,是因为读者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透过文字,能够感知其中的情绪和思想、力量和道义。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写作能  相似文献   

13.
陈英 《考试周刊》2014,(83):40-40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老师提出了在教学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总目标,并要求教师把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融洽师生关系初中语文教师倘若在教学时表情呆板、不苟言笑,那么教室的课堂氛围必然趋于紧张、沉闷,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也无从培养,当然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的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谈几点愚见。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新课程标准,抑或素质教育都提出了诸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要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呼唤。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16.
胡有福 《教师》2013,(9):57-57
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美的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老师结合教材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中有这样的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初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渴求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新《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悟”、“神悟”、“突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培养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占有很大优势。作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只有发挥身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作文教学的指导点评,以及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新大纲”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处在世界观和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的美育培养和引导,对于形成中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审美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让美丽走进语文课堂呢?通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