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作文教学“现场限时化”倾向普遍存在。两节连排的作文课,往往第一节课进行作文指导,第二节课则要求学生现场限时完成。久而久之,教师、学生便会逐步适应这种“快餐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技巧或许有所提升,但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内容空洞、结构模式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房海真 《山东教育》2005,(31):35-35
互改 1、明确批改标准 “文从字顺、内容具体”是对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但不同的文章又有不同的要求。在习作之前.教师已指导学生明确了习作要求.那么在学生的习作初稿完成后.教师要先浏览一遍.弄清习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再结合习作要求制订出具体的批改标准;然后在批改课上.教师逐条解释。这样.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直观,学生们批改的目标明确了.批改时也就容易把握了。  相似文献   

3.
曾经听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指导课,一节是靳家彦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高年级每星期有两节作文课。课上,老师指导,学生打草稿,加上誊写,两节作文课常常不够用。教师思想上也往往过低估计学生的能力,或者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怕写作时间不够而原谅学生,任意让学生拖到课外去完成。学生习作拖拉的现象,我觉得需要改变。我着力教会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习作。写好一篇作文,从审题、确立中心、选取材料、拟写作提纲到修改,是有一定程序和方法的,而这些,平时就应该结合阅读课加强有关的训练。比如:阅读课上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题的剖析,从而培养审题的能力;在讲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等等。有了这些基础,我还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何为“简约、高效”,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的简单有效,指导性强。学生能在课堂上切实的得到帮助,能当堂完成作文,不给课后增负担。可是很多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在两节课内完成了习作,就是高效的。于是出现了这种现象,教师为了尽可能的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习作教学,跟上教学进度,往往以牺牲学生写作前的构思为代价,完成所谓的“简约、高效”。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篇目多,课时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要把讲读课,习作课和阅读课处理得恰到好处,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采取措施是不行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好语文课篇目多,课时少,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呢?方法多种多样。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也一样,没有素材,就写不出一篇生动形象的文章。在习作课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搜集素材,准备好与习作话题相关的材料,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为习作打下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好习作的时间 在什么时候习作最合适?这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前思考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课程安排总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天上午或下午有两节连堂的语文课,称之为"作文"课.每每上这两节课,学生总会唉声叹气,思维的弦被绷得紧紧的.课堂上学生更是硬着头皮,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将文章凑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习作,早早找来几篇范文,老师一布置题目,他们马上就把范文抄在作文本上,交差了事.这样的教学,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被动地进行习作,完成的习作肯定是套话、空话、假话.  相似文献   

9.
卢洁  郭从玲 《考试周刊》2013,(11):51-52
<正>笔者最近在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两节苏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教材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笔者就这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谈谈思考,这也是我们平时在习作课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家常课”中的“家常”,是借用家常饭菜来说的,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家常饭菜绝对不是低质量的、随随便便的饭菜。如特级教师管建刚领衔的家常课教学改革,与绝大多数老师的家常课并不一样。一、从未遇见过的两节儿童习作家常课2021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有两节习作教学课:一节是杨丽萍老师的《“漫画”老师》,一节是樊小园老师的《有你,真好》。笔者以《“漫画”老师》为例,介绍习作家常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11.
要想使学生迅速掌握习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教师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而且要在“巧”和“实”上下工夫.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认真上好习作指导课,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产生写作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一周两节的作文指导课,往往会被很多教师忽视。他们把最重要的作文指导由细变粗、由详变略、由长变短,就怕学生来不及打草稿、誊写。殊不知,每册教材上安排的习作类型都是我们学生最常见的,也是最经典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作文指导课,将不同类型的习作写法给学生讲透彻。可惜,编者有心,一些教者却无意。每一次的作文指导课,我都是花了很多的精力,从学生的习作水平到教法等都具体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虽然教参上给了每个习作课一般2课时的建议,但在实际教学中,能2课时解决一次习作的教师,真是少之又少。往往3课时、4课时,甚至更多的课时。面对这种状况,提出“简约、高效”的习作课教学模式就显得有尤为必要。那么何为简约、高效呢?即教学过程的简单有效,指导性强。学生能在课堂上切实的得到帮助,能当堂完成作文,不给课后增负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简约高效的语文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想象习作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完成一篇想象习作不难,但是想要写好它,却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想象习作的指导困难重重,学生们总有着各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幻想,但在内容设计、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上又经常驾驭不住,好多学生写的想象习作看不懂,或者干瘪无趣。看来,想象作文并不是光有“幻想”就可以的,不只要“架天线”,还要“接地气”,有方法,有策略,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好习作的时间 在什么时候习作最合适?这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前思考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课程安排总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天上午或下午有两节连堂的语文课,称之为“作文”课。每每上这两节课.学生总会唉声叹气,思维的弦被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布置修改作文往往会碰到学生不肯改、不会改的问题。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开始应该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8.
确定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作文同步训练,但教师不能囿于这个同步训练,可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及状况确定教学重点,进行专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写作不行,就补哪方面的课。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要摸准情况,对症下药。安排教学环节。作文教学一般来说包括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讲评三个步骤。教师指导该“勤”的地方要“勤”,该“懒”的地方要“懒”,该“扶”的地方要“扶”,该“撒手”的地方要“撒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去掉身上的依赖感。开展教学活动。一是要多开展听话、说…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习作练习中有很多是说、写合一的安排,即:口语交际与习作是同一主题。很多教师对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关注不够,表现在课堂上是各自为政。在很多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审题、选材教学环节中重复着口语交际课上已经进行过的内容,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教学时间的空耗,影响了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性。另外,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以侃侃而谈,但是一旦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结构层次凌乱;语言不通,用词不准;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可见,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调整、转化的过程(即修改的过程),而对这一过程的指导恰恰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教师通常把对习作的修改指导放置在学生成文之后,即习作讲评课中进行,这样做对学生帮助的实效不大,其一,学生认为老师已经进行了批改,自己没有必要再修改了,或是只改一些皮毛(错字、标点等);其二,讲评课中的修改指导,只是对共性问题提建议或是一起去欣赏优秀习作,这样的指导有积极的一面(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但指导的针对性不强。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体现教材“说写合一”的编写意图,将“说”与“写”有机结合,让“说”...  相似文献   

20.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