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着手,一抓建设,二抓管理,围绕实验室建设规划、质量内涵建设、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谐文化氛围营造和管理运行和谐创新5个方面,对如何建立布局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共享、层次多样、功能完备、高效开放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进行了论述。从建设和管理2个层面,就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即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科渗透和社会服务方面"四位一体"的创新与服务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何锐 《河南教育》2007,(12):32-33
我国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党风廉政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反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和谐氛围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搞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抓学习抓教育。培育崇廉拒贪的思想意识;抓载体抓引导,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抓机制抓落实,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4.
世界一体化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之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提升,成为一种必然性的需要.文章通过对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智识教育"模式,这是一种旨在使人才掌握有效的应用信息与知识能力的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进而从智识教育入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网络化运营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悦 《陕西教育》2009,(11):10-11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形式,是高校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和谐语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高校和谐语言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为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影响和维护社会和谐.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高校党委要对高校实行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必须一手抓好党的建设,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上下功夫;一手抓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再也不能绕开"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侈谈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了。在当前的形势下,正视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并设计既适合我国高校实际,又能顺应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办学惯例的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今年有两件大事警示我国高校必须在抓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时应借助"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做实做特,再求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再也不能绕开"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侈谈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了。在当前的形势下,正视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并设计既适合我国高校实际,又能顺应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办学惯例的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今年有两件大事警示我国高校必须在抓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时应借助"通识教育"这个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做实做特,再求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高校急剧扩招,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学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文围绕重庆市"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深抓强促"活动实施情况,对如何抓党建,助推艺术生学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主要创新点:1.模式创新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接创新抓课改、对接生产抓技改的"两对接"方法,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技术创新教育两位一体;通过基础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生产实习三个领域同步推进创新教育的方法,构建创新文化教育、创新技法学习、专利转化和科技创业"三步走"理论模型:通过组织设计"四推动"实践项目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彭晶 《文教资料》2008,(31):179-1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高校必须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力".针对在大学生"和谐力"的培养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些不利因素,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与氛围、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种种努力对大学生"和谐力"进行培养,从而全方位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李方平 《现代教育》2012,(Z3):41-43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反思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就会发现存在"人文教育"沦为配角、"社会化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浅尝辄止、"思想道德教育"有待提高、"法制教育"弱化等问题。对此,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求,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突显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和谐理念成为当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价值目标,以管理和谐促进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和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院系办公室职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院系办公室工作职能及工作内容的分析,研究其和谐工作对院系、对学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合格和优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高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也是学校主体协调共处、各种资源互补利用、各个因素相互融合的和谐过程。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与目标的关系,两者互为动力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刘晓红 《文教资料》2008,(9):174-175
高校德育能力是衡量高校和谐德育建设的一个标准,把"软实力"的构建贯穿于高校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德育"软实力"培育在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德育价值观与高校德育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同时也把高校德育资源通过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德育的合力,有效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合格和优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高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也是学校主体协调共处、各种资源互补利用、各个因素相互融合的和谐过程。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与目标的关系,两者互为动力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质困难问题,还有精神困难的问题.高校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心理补偿"作用,从"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角度加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教育力度,努力开拓和谐人才培养的资助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此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双循环"支持模型.即通过信息支持、服务支持、智力支持、操作支持、转化支持五个方面构筑实践教学的"场域",让学生在"场域"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习性",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统一于"双循环"支持模型中,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操作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我们应用和谐理念推动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理念与教育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需求、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教学环境与育人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