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正落实小数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进行由“教“到“导“的角色转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正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本文就“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窦步云 《辽宁教育》2003,(7):120-120
真正落实小数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进行由"教"到"导"的角色转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正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本文就"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开始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第三册,学习直角时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到第五册,通过用尺子量的办法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这个逐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认识的过程中,折纸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其具体做法是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制作许多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给学生去折,不要限制折的方法,不要指明寻找什么关系,只需鼓励学生利用折叠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存在的性质。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现的结论是丰富的。他们大多能够…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5.
“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在小学几何知识的开头。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直观入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想、画、量、算中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三小节:直线和线段,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准确作出判断。 2.初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形成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初步感知不完全归纳法,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媒体1.电子实物投影。2.每个小组三张长…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过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 ,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 ,理解数学。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 ,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这样做 ,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把思维的对象具体化 ,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比如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开始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动…  相似文献   

9.
案例: 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折一折,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不一会儿,硕果累累。略去教师的引发部分,重组学生的交流内容,摘录如下: 一组:“我们组用重合法把长方形纸片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对折,发现了长方形对着的边一样长。” 二组:“我们组把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如何让“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一过程自然发生,由学生自主发现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实施了活动化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操作中感知—观察中猜想—联想中验证”的学习过程,在比较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中,“不经意”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发现了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的周长、面积的关系。具体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12.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07,(9A):27-2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P63—65例题及练习,教学基础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交流并确认或完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为今后学习几何形体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2.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正方形手绢一块,长方  相似文献   

14.
祭晓莉 《小学生》2013,(11):25-25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回想自己上过的有关"认识图形"的课程: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四年级平行与相交,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五年级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至今没有找到一  相似文献   

1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系统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初步的经验。接着教学周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习六以及随后的...  相似文献   

16.
李毅敏 《广西教育》2023,(16):56-60
本文立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当前数学教学中长期忽视过程目标的问题,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兼顾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主张,并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教学策略。策略包括: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经历探索、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归纳正方形面积计算数学模型、迁移学法的过程,强化模型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页。教学目标:1.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比、数、折、量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空间观念。3.获得数学学习的成果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徐效琼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42~43页,例2、3;第44页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全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2、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去理解、掌握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以及概括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