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等 《考试周刊》2012,(17):61-62
人的素质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的,会给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人类已跨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有些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困生”的素质教育。对“学困生”进行素质教育应着重从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合作能力教育等多方面切入,以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的分类,探索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是在“素质教育”概念基础上引伸出来的。它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语文方面的素质”的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语文的素质”的教育 ;二是“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或者说 ,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实现的素质教育。这是两个内涵和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们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层次和范畴。“语文的素质”是指学生在语文这一方面的基本的、综合的素养 ,它的内涵以“语文”这一概念为限 ,它讨论的问题是属于语文学科内部的问题。“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实现的对学生基本的、综合的素养的教育 ,它的内…  相似文献   

4.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将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电大“注册视听生”试点工作必须把“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一、“注册视听生”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现代教  相似文献   

5.
几种通行的“素质教育”观点1.“活动说”。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2.“方法说”。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乃是当前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而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措施。故基础教育要彻底摆脱升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必须将其全面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转变,也是当前教育基本理论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何谓素质教育?为何要实观这一转变?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择要阐述。 一、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中近年来才出现的专有名词,源于“素质”却不等同于“遗传素质”中的“素质”。“遗传素质”中的“素质”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专用术语,系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如一个人发音和听力很好的话,则其具有音乐素质。显然,这是从遗传这角度去认识人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是“素质”一词的内涵扩大和延伸,即泛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是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总和。其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  相似文献   

7.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普教系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即应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或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求教?..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决策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三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之,致使出现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对上讲素质,对下讲升学”的“双面人”现象。笔者从“素质——人——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人才”两个方面入手,透视与剖析其内在的辨证统一关系,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试探建立“二元”教育理论,以求找到一个共同的支点,来诠解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告别“应试教育”不易,深化素质教育更难。正在兴起的我国素质教育亟需通过提高质量,加速自己前进的步伐。在这方面,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正确认识各种“素质”关系,把握其蕴含的客观规律性。一、事实素质与价值素质。事实素质是教育对象已有的素质,是素质的“实然”方面。价值素质是教育对象应该形成的素质,是素质的“应然”方面。事实素质是价值素质的基础,价值素质是事实素质的延伸。认识事实素质,可以把握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  相似文献   

11.
杨顺兴 《考试周刊》2010,(43):11-11
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素质及素质教育概念,是教育理论界讨论了很久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笔参照化学的方法,把关于素质及素质教育的研究区分为“层次”的和“本质”的两大类,进而在“层次”积累的基础上试作出“本质”的探讨,力求进一步深化对人的素质及素质教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的教育改革,是传统“应试教育”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并举的综合素质型教育的转变,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前,许多学者把素质教育中与创造、创新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表明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农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创新教育是培养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农科大学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做好“五个结合”、“三项”措施,实现农科大学培养农业创新人才的目标。一、农科…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浅析素质教育命题的涵盖力桂林民师副校长吴柳本文仅从素质教育命题语词的涵盖力出发,来证明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素质”一词作为外来语词指的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在中国古文字中“素质”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素质通常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由此看出,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们根据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实际,认为素质教育归结为“无形”和“有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几种通行的“素质教育”观点 1.“活动说”。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当今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阶段,为了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彻底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迫切需要广大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8.
素质与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素质与教育●孙喜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的内涵是什么呢?人们尚无统一的认识。教育理论界应对“素质”的内涵作出规定。否则,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就无从操作。本文试图从“先天素...  相似文献   

19.
学校家庭社会实施创造教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要求相关的各个教育环节都要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而努力。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创造素质是人类自身素质中最高层次的综合性素质。因此,我们把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单纯的学校教育给创造教育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九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方案,落实“以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教育,使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高校的“两课”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两课”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两课”教育的质量 ,从而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落实。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强调高校应不断巩固和加强“两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 ,推进“两课”改革 ,保证办学方向 ,努力培养适应四化建设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为此 ,笔者认为作为“两课”教师 ,应当在具备什么和如何具备素质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一、“两课”教师素质结构谈1 .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