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赵华  李新莉 《考试周刊》2013,(87):151-153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中药专业更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与同行一起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向的转变,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有硌要理清工学结合中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姬慧 《成人教育》2008,(4):9-11
工学结合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是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模式。在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由采已久。国内外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各有特色,但共同之处都是为企业(行业)服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工作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推进工学结合的进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专技校教育!它既要突出职业特色又要体现高等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虽然为我国培养了数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本文主要探讨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实施主体上的误区;二是培养过程上的误区.为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双主体、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从而实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林  郭毅 《教育与职业》2007,(21):102-103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突破传统模式,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所要研究的课题.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新一轮评估对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实施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专家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实际上,"工学结合"概念的内涵是有层次的:"工学结合"首先是一种教育模式;第二,"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工学结合"还是一种课程模式。作为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作为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一种人才培养的范式或框架;作为课程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实现从重规模发展到重内涵建设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确立,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指导下,高职院校布局也较合理,因此,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定位也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0.
推动校企互动探索科学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校企互动、探索工学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结合模式,提出只有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联动,才是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高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确立高职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三、加强社区服务的功能.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础上,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原则”和五条改革途径: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管理平台;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具备“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能力的教学团队和建设具备“工学结合”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对各条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阐述,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实习学生权益之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向的转变,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实习学生法律权益保障机制,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有必要建立健全实习学生法律权益保障机制,以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又是校企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实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核心特点。本文通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实际案例,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和对校企合作中主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极其重大的转变.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逐步走向有序和灵活;课程体系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适应不同专业特点,教学采用相应的工学结合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过快,内涵建设乏力,尤其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现这一模式的基础,其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几年的示范院校项目建设中,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的作用。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面对 WTO的挑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研究了“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工学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工学结合的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由办学思路上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双师素质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工学结合等四大板块构成。下面我们就这个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出发,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工学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